玉門油田創立油氣電氫新型能源體系——老油田走上“零碳”新路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玉門油田分公司喜訊連連:油氣、煉化兩大業務首次實現盈利;油氣產量當量再攀新高;清潔電力發電首次超越火電,率先建成國內首家“零碳油田”……

玉門油田建設於1939年,被譽爲“鐵人故鄉”和“石油搖籃”。近年來,公司通過紮實推進油氣高效勘探效益開發、煉化轉型升級融合、新能源規模發展,實現了從油氣到光伏,從光伏到風電,再到傳統油氣業務與新能源發展高度融合的新突破。

增產增效

走進位於河西走廊祁連山北麓的玉門油田老君廟採油廠,記者看到,抽油機正在進行開採作業。

玉門油田老君廟採油廠地質研究所所長羅毅介紹,公司立足“先充注,後沖斷,再二次聚集”的成藏理論,按照沿構造找油思路,推進精細勘探,在老君廟沖斷帶、鴨兒峽白堊系、青西窿119區塊取得擴邊新發現,新增地質儲量1910萬噸。玉門油田還通過井震結合重構地質構造、精細砂體展布研究、重新梳理油水關係等技術手段,讓高含水報廢停產的鴨四、鴨十三井區重獲新生。

隨後,玉門油田緊抓發展機遇,全力推進增儲增產增效。2021年5月,中國石油將寧慶區塊1600平方公里的礦權優化配置給玉門油田。在寧慶區塊助力下,玉門油田積極融入中國石油發展戰略,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成立天然氣室,組織科研人員迅速行動,圍繞老井複查、構造解釋、沉積儲層、成藏規律等方面開展研究。

經過公司科研團隊的努力,一系列研究成果經過轉化應用,推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據統計,玉門油田天然氣產量從2020年的4000萬立方米躍升至2022年的1.53億立方米。2023年,玉門油田天然氣產量約2.5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天產氣近70萬立方米。

近年來,玉門油田一手抓“油氣並舉”,一手抓“多能驅動”,初步形成“油氣電氫”新型能源體系。

玉門油田水電廠光伏電站運維人員姚蘭介紹,經過反覆研究,公司確立“油氣並舉多能驅動,加快構建油氣電氫融合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構想,推動油氣業務實現油氣產量當量持續攀升,新能源業務實現清潔電力裝機規模和綠氫生產規模同步增長,形成油氣業務、新能源業務、煉化業務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玉門油田“油氣電氫”綜合能源體系發展日趨完善,增產增效成果顯著。據統計,公司油氣探明儲量連續5年保持千萬噸級增長,油氣當量連續3年實現10萬噸級增長,煉化業務連續4年盈利。

綠色轉型

在老君廟採油廠酒東作業區,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成爲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前,酒東作業區用電作爲原油開採、儲輸、處理的主要動力,用伴生氣爲原油加熱脫水。2022年作業區生活採暖消耗1700多噸標煤,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5900多噸。如今,酒東作業區53口抽油機井、11口注水井和集輸原油處理系統都使用了光伏電。玉門油田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對網上購買少量電力帶來的碳排放,利用3720張‘綠證’(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的綠色環境權益屬性進行抵消,年減排二氧化碳5700多噸。”玉門油田酒東作業區經理侯凡告訴記者。

近年來,玉門油田加快綠色轉型步伐,構建“綠色開發,低碳發展”新型能源體系,着力打造“零碳油田”,大力發展光伏業務和氫能業務。

2023年1月,玉門油田啓動酒東作業區“零碳油田”創建工作,按照建設光伏、建立體系、節能減排、清潔替代、碳抵消、第三方審覈等步驟,多舉措推進清潔能源有效開發和綜合利用。2023年12月,玉門油田酒東作業區獲得“零碳工廠(標準級)”認證。

同時,公司大力建設數字化油田,搭建數字採油管控系統,配套智能間抽、採油機器人等技術,大幅提高原油生產效率,精確管控油田生產過程,優化作業區用能結構,提升運行方式,實現生產過程零碳排放。

在中石油逸寧光伏電站主接線圖顯示屏上,兩臺主變壓器、96個發電單元運行狀態一目瞭然。“12條光伏線路、4條儲能線路在升壓站彙集後送往國家電網,投產至今,已累計發電3.25億千瓦時。”姚蘭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玉門油田的6個光伏發電項目,年均生產綠電10.7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85萬噸。

爲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玉門油田不斷完善新能源規劃。“一方面,公司制定科學嚴密的氫能發展體系,明確新能源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公司聯合20多家涉氫企業、科研院校、金融機構共同建立起氫能產業發展聯盟,着力打造綠氫供應中心、氫產業裝備中心、氫能應用先行示範區。”玉門油田黨委書記、執行董事來進和說。

今年3月,中國石油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裝置在玉門油田成功投產。公司通過輸氫管道、管式槽車等運輸方式,將所生產的純度高達99.99%的氫氣送至玉門油田煉化總廠、玉門老市區化工園區等地,實現了氫氣從生產到利用的全流程貫通。“玉門油田在新能源領域已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爲中國石油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創造了新亮點。”來進和說。

改革創新

“現在機制靈活了,發展空間更大了,科研成果也多了。”玉門油田老君廟採油廠工藝研究所助理工程師王頤同說,他參加了競聘上崗,待遇提高了,幹勁越來越足了。

王頤同是原老君廟採油廠的技術員,一個人負責項目管理,大部分精力消耗在推進項目和現場管理上,基本沒有時間搞科研。2023年,公司進行改革,根據每個技術人員的工作經歷和特長分配項目,用人方式實現從“雜”到“專”的轉變。

“我們將老君廟、鴨兒峽和酒東3個採油廠合併爲老君廟採油廠,建立了油田公司—採油廠—新型採油作業區的模式,形成了定位清晰、權責對等、運轉高效、監督到位的管理體系,搭建‘管理+技術+核心技能骨幹’的用工模式,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激發了老油田的發展活力。”老君廟採油廠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康建紅說。

爲適應行業發展,玉門油田進行中國石油新型油氣田作業區模式改革。2023年,玉門油田進一步實施“油公司”模式改革,壓減二、三級機構127個。改革後,採油廠稅前利潤實現盈利。

在大力推動改革的同時,玉門油田把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將創新作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強大動力。

玉門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物探技術助理工程師劉欣澤,負責青西凹陷頁岩油地質評價項目研究工作。他介紹,兩年來,科研團隊通過分析研究鑽井、錄井、測井與地震資料,以及開展實驗的方式,探索青西凹陷非常規頁岩油的勘探潛力,找到了測井標定下的頁岩油“甜點”分類評價方法,解決凹陷內頁岩巖性變化複雜、物性及沉積結構等性質變化快、“甜點”落實難的問題。

“2023年,公司圍繞創新領域開展40多項研究。”來進和說,公司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核心技術攻關,逐步建立以主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用融合的創新體系,讓老油田煥發新活力。 (經濟日報記者 趙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