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期孩子難相處?記住這9個字“秘訣”,輕鬆應對!

引言

衆所周知,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處在矛盾的心理狀態。

這種矛盾心理主要表現在:他們既躁動卻又迷茫,既渴望獨立卻又害怕孤獨,既希望被人理解卻又不願向人傾訴,既希望被愛護又渴望自由。

在這當中難免會面臨着情緒波動、自我認同困惑、社交壓力甚至是親子衝突等問題。

實際上,青春期孩子不好相處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很多家長因此陷入了焦慮和苦惱。

可以說,青春期是父母與孩子關係最爲微妙、最爲複雜的時期。

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卻又說不得、罵不得,我們該如何應對?

爲了更好地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我們需要深入瞭解他們的心理動態,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禁止和懲罰,而是引導和教育。

家長應該以理解和接納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變化,並通過溝通和交流來解決問題。

這也意味着,此時家長的角色也需要隨之轉變,從曾經的管教者變爲朋友,從曾經的指導者變爲傾聽者。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用“三不管、三不慣、三不說”的秘訣,來提升我們與青春期孩子的關係。

01 三不管——目的是爲了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需要逐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決策。

爲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獨立自主性,我們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到“不管”:

▶1.不管孩子的瑣事

家長如果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可能阻礙他們的獨立自主性和自我發展。

爲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性,家長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中的瑣事,如整理房間、幫廚、自主完成作業等。

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2.不管孩子的選擇

孩子大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一般都有很強烈的獨立性。

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管着孩子,比如替孩子做出選擇,往往吃力不討好,非常容易產生親子矛盾。

解決此類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不管孩子的選擇。

在興趣愛好、學科專業和人生髮展等方面,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當他們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合理的決定時,家長要給予支持和鼓勵,而不是進行粗暴強硬的干涉。

也就是說,賦予孩子選擇權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未來決策能力的重要一步。

當孩子有機會自己決定他們諸如興趣、愛好或學科專業時,他們會感到更有掌控感,更加自信。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然,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這種不管孩子的選擇並不意味着家長當甩手掌櫃,對孩子完全不管不顧。

在過渡階段,家長還要充分發揮自己諸如人生經驗豐富等優勢,對孩子提出一些合情合理的指導和建議。

只要這種建議是站在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和立場上,孩子一般都會願意接受。

▶3.不管孩子的情緒

青春期是孩子情緒波動較大的階段。

當孩子表現出情緒時,家長需要傾聽和理解接納他們的情緒變化,而不是試圖去阻止或忽視這些情緒。

家長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尤其是在他們情緒低落或憤怒時,家長需要傾聽他們的訴說,給予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排解內心的困擾。

02 三不慣——目的是爲了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從實踐中來看,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成熟度與生理成熟度往往是不匹配的,或者說是不一致。

家長要有意識地通過“三不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行爲觀念,使他們的心理和生理能最大限度地合拍。

▶1.不慣孩子的懶惰

過度依賴父母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自律問題。勤勉和努力纔是成功的關鍵。

爲了培養孩子勤奮和獨立的生活習慣,家長可以先設定一些基本的生活規則和家務要求,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家務活動。

當孩子表現出懶惰行爲時,家長要及時指出並幫助他們糾正。

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同時,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成爲勤奮和努力的榜樣。

▶2.不慣孩子的逃避

面對問題和挑戰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逃避問題。

如果更進一步的話,家長要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培養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孩子尚不具備完全獨立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家長可爲孩子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巧,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慣孩子的任性

據美國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孩子如果出現任性的行爲,通常表明他們在試圖控制周圍的環境或得到注意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爲了尋求關注或逃避責任。

爲了減少孩子的任性行爲,家長要明確與孩子建立合理的規則和期望,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爲會對他人產生影響。

當孩子表現出任性的行爲時,家長不能無原則地遷就,而是要進行適當的懲罰和糾正,讓他們明白任性行爲的後果並學會承擔責任。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

03 三不說——建立和諧積極的親子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在自我認知的形成過程中,家長的語言會給他們的心理打下深刻的烙印。

家長只要堅持這種“三不說”,就能建立起和諧積極的親子關係。

▶1.不說傷人的話

家長的語言極大地影響着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

如果家長使用貶低性的甚至是侮辱性的語言,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和無助,甚至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心理傷害。

相反,家長使用積極的、正面的語言來鼓勵孩子,讚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則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溫暖孩子的心靈。

因此,家長在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要用溫暖、鼓勵和正面的話語來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時時感受到家長的溫暖。

家長絕對要避免使用侮辱性或貶低性的語言,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2.不說消極的話

家長的消極言論可能會使孩子對未來感到悲觀和失望。

作爲家長,應該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念和價值觀,讓他們感受到希望和樂觀。

不說消極的話,還意味着家長要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和讚美孩子,例如對孩子說:

這些積極的語言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和支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積極的思維模式。

▶3.不說抱怨的話

生活經驗常識告訴我們,一味地抱怨只會讓人感到沮喪和失望,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會讓孩子學會這種消極的行爲方式。

因此,家長要避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

正確做法是,家長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和行動來影響孩子,以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結語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個性張揚的關鍵期,同時也是他們面臨許多社會壓力和挑戰的時期。

對很多家長來說,和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相處是一門學問,也頗具挑戰性。

作爲家長,主要教育任務是幫助孩子發展他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試圖去控制他們。

通過理解、尊重和接納,通過遵循“三不管、三不慣、三不說”的教育原則,家長可以實現與青春期孩子共同成長,順利度過這段美好而又充滿挑戰的青春期。

讓我們一起努力,促使青春期的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獨立,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