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 量子計算?黃仁勳態度180°急轉 “量子就緒年”或就在今年

《科創板日報》1月17日訊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計算)”?

近期,英偉達壞消息有點多。前有新AI芯片GB200散熱問題沸沸揚揚,影響頂級大客戶訂單。後有美國拜登政府出臺新規,對全球百餘個國家和地區施加AI芯片出口配額和限制,對此英偉達官方炮轟其對半導體、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全球營銷施加官僚控制。

不過好在除了AI芯片,黃仁勳還有更新的故事可以講。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量子計算。英偉達即將在3月舉行GTC 2025大會,目前大會第一個活動已正式揭曉。

據英偉達官網顯示,英偉達將於3月20日在GTC 2025大會上宣佈首個 “量子日”(Quantum Day)活動,以此慶祝和探索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的顯著進展。

屆時,黃仁勳將與量子行業企業高管同臺,討論量子計算的技術現狀、潛力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相關企業包括Alice & Bob、Atom Computing、D-Wave、Infleqtion、IonQ、Pasqal、PsiQuantum、Quantinuum、Quantum Circuits、QuEra Computing、Rigetti、SEEQC。

英偉達表示,量子計算是計算機科學領域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預計這項技術將解決無數曾經被認爲不切實際甚至不可能解決的問題。量子計算有望在藥物發現、材料開發和金融預測等領域實現巨大飛躍。

與量子計算的未來同樣令人振奮的是,目前在量子硬件、糾錯和算法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因此,英偉達將在量子日“特別演講”環節,發佈自家量子計算的最新消息及進展,展現公司縮短實用應用的時間表。

值得注意的是,一週多之前,黃仁勳在被問到英偉達的量子計算規劃時,給出的表態還頗爲保守,彼時他表示,英偉達可以製造與量子計算芯片一起使用的傳統芯片,但實現“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需要的量子處理單元數量是目前的100萬倍;將“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推向市場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時間。

這一番話在當時更是直接帶崩了美股量子計算板塊。

如今英偉達對量子計算給出了明確的樂觀預期,更是設立首個“量子日”並作爲GTC 2025大會首個揭曉的活動,在這背後是否出現了什麼轉折點,或許還有待3月揭曉。

但無獨有偶的是,美國當地時間1月15日,微軟宣佈2025年是“量子就緒”(Quantum-Ready)之年。

“我們正處於一個激動人心的關鍵時期,可靠量子計算時代即將到來。”微軟戰略使命與技術總裁兼首席運營官Mitra Azizirad如此斷言。

同時,微軟宣佈推出“量子就緒計劃”,幫助客戶制定清晰、全面的量子就緒戰略,“量子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很快我們將看到量子計算機解決有意義的問題,從而推動新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