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有了“條條框框”,餐桌上能否吃得明明白白

評論員 朱文龍

預製菜國標終於出臺了!

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強化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預製菜產業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羣衆食品安全。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已達到5165億元,這樣一個巨大體量的產業,一直處於“裸奔”狀態,顯然是不合適的。《通知》迴應了公衆對於預製菜問題的關切,明確了預製菜的概念,還提出了預製菜“不得添加防腐劑”等規定,有助於行業的提質升級。可以預見,預製菜行業將逐漸步入標準化、規範化的發展軌道。《通知》提出中央廚房製作的菜餚不屬於預製菜的範疇,並在概念上對這兩種菜餚進行了區分,這也給連鎖餐飲機構吃了一顆定心丸。

但是,流水線生產預製菜以及在中央廚房生產菜餚,兩者在“工業化預加工”和“加熱或熟制”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對於消費者而言,很難將二者分辨清楚。這種模糊性不僅給消費者在點餐時帶來了困擾,也可能給一些不良企業“鑽空子”的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難免擔憂:在利益的驅使下,會不會有餐飲企業大量購入預製菜,經過中央廚房的“處理”後,以自己製作的“現炒菜”的名義,端上消費者的餐桌。如果因此發生糾紛,由於無法準確追溯菜品的來源,消費者難以提供有力的證據,維權成本也大幅提高。

此外,《通知》對預製菜提出了“不得添加防腐劑”的明確要求,但對於中央廚房菜餚製作並無這一要求,而只需“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即可。那麼一些預製菜企業很可能會借“中央廚房”的殼進行生產運營,以降低成本並規避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對於消費者而言,不管吃到的是中央廚房製作的菜餚還是預製菜,關鍵是要吃得明白,吃得健康。《通知》已經在概念上明確了中央廚房菜餚與預製菜的界限,但考慮到兩者的相似性,在實際消費場景中,也要保證消費者在餐桌上吃得明明白白。這就有必要繼續在餐飲行業推廣“明廚亮竈”工程,實現中央廚房操作流程的透明化,以及信息公開的全面性,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