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人文藝術講座 華日藝術家對談
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執行長董麗貞(中)邀請日、華藝術家阪脇鬱子(左)、沈禎對談分享創作心得。(遠東人文藝術講座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創作,不論幾歲開始,都是持續自我突破、超越的過程;創作也是持續發掘樂趣與新視野的過程!2023遠東人文藝術講座,邀請日本知名畫家阪脇鬱子來臺,與臺灣畫家、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長沈禎,進行華日藝術的對談與示範講座。
阪脇鬱子出生於京都的和服世家,她表示自己小時候就常看媽媽摘了庭院的花,用色鉛筆畫下來。除了童年的耳濡目染,生於戰後的她年輕時受歐美電視劇影響,「認爲當設計師是很帥的」,於是選擇讀美術大學,而在成爲工業設計師後又因緣際會地赴歐洲進修,「在倫敦的博物館看到很多日本浮世繪而深受吸引」。這些經驗都引領了鬱子走入純藝術創作領域。
阪脇鬱子表示自己是在成爲全職家庭主婦後,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毅然決定開始學習水墨畫,進而練習鉛筆畫和油畫,對她而言「就是一直堅持在繪畫上多接觸」。成長在臺東的沈禎也表示,小時候並沒有美術繪畫的資源,「我們中學的美術老師全是體育老師兼的!」然而自己受到父親影響喜歡畫畫,「拿起筆就亂畫,畫的對象不外乎是人」,也就此爲其爲人稱道的人物畫打下了基礎。
阪脇鬱子以藝妓爲題的人物畫《菊川太夫》,曾獲日展特選獎,並由Women’s Forum巴黎總部收藏,人物雖是以油畫完成,背景卻是水墨山水,完美結合兩者的鬱子表示:「看到模特兒就會思考要怎麼畫,覺得背景若是白的,無法好好交代出人物,而山水畫背景可以帶入歷史感和傳統」。接下來的創作目標,阪脇鬱子表示:「如今愈來愈多出色的女性,希望創作這些女性的內在」。
沈禎雖自水墨畫起步並曾師從國畫家李奇茂,後又赴美、澳修習當代藝術,「水墨、油畫都畫,素描更是基礎從沒停過」,他表示畫人物門檻尤其高,「有問題一眼就會被看出來」。其作品《中華聖母》獲梵蒂岡教廷收藏,並曾創作紅樓夢人物等系列,他表示自己畫戲曲人物系列最開心,抽象的戲曲身法、誇張的表情、豐富多彩的服飾,是他特別鍾情的題材。
邀請2位藝術家講座分享創作心得,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新任執行長董麗貞表示,基金會創立已47年,近年尤其投入龐大資源與人力在建築、藝術、人文活動,希望成爲臺灣文化發展強而有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