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富:用生命完成最後的託舉
2月9日,農曆大年三十,在這個家家戶戶歡慶團圓的日子裡,金寨縣古碑鎮南畈村卻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救援。當地村民袁文富,捨身相救一名不慎落水的5歲兒童,爲孩子的生存爭取了寶貴時間,自己卻最終因體力不支而不幸遇難,生命永遠定格在了65歲。
危急時刻,他不顧安危一躍而下
南畈村坐落於金寨縣古碑鎮西部,是個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小村莊。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隨着外出打工遊子的陸續返回,村裡也逐漸熱鬧起來。大年三十這天,連續多日的雨雪天氣過後,村莊迎來了久違的太陽。2月9日下午兩點多,南畈村袁灣組的袁文富夫婦悠閒地在家門口曬着太陽,鄰居家的兩個孩童——8歲的袁宇航與5歲的袁宇博正在附近結伴玩耍。然而,這樣一個美好而溫馨的午後,突然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
伊始,兄弟倆正熟練地沿着農田邊沿追蹤玩鬧,由於氣溫回升、積雪融化,再加上泥土溼滑,袁宇博不慎滑入農田中的一處窪地深水坑中。意外落水,年幼的袁宇博嚇得不停在水中撲打,哥哥袁宇航更是手足無措,驚嚇地大哭起來。此時,離農田只有20米左右的袁文富夫婦聽到了孩童的啼哭,循着聲音看見孩子正在水中掙扎,情況十分危急。來不及多想,袁文富夫婦便立即帶着木板飛奔趕往現場。
正值化雪,來到落水現場後,只見水坑附近泥土溼滑、水面渾濁、水深未知。看着水中掙扎的孩子,袁文富一邊試圖將木板遞向水中的孩子,一邊對妻子大喊:“來不及了,你快去喊人!”隨着妻子張傳梅跑遠,水塘中的情況也越來越危急,5歲的袁宇博根本抓不住遞來的木板,眼看着就要沉下去,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袁文富也顧不得多想,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水坑中。
刺骨冰水中,他用堅強意志託舉生命
融化的雪水寒冷刺骨,袁文富奮力朝着孩子划過去,終於艱難地抓到了孩子的衣服。因水坑渾不見底,周邊泥土溼滑,無法借力,袁文富試了幾次,始終無法帶着袁宇博上岸。爲了防止孩子窒息,袁文富在水中一隻手託着木板,一隻手死死將孩子託在水面,用堅強的意志等待着救援人員的到來。
一分鐘,兩分鐘……刺骨的冰水中,不知道是什麼支撐着袁文富沒有放棄,只知道他這份捨命的堅持終於看到了曙光。十分鐘後,袁宇博的爺爺袁文先最先趕到了現場,看到這幅情景,也立馬跳了下去向兩人的方向游去。
冬季刺骨的雪水讓人體很快失溫,數分鐘的託舉讓袁文富的體力已經達到了極限。看到有其他人員趕來,袁文富以頑強的意志,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奮力將孩子推向岸邊趕來救援的爺爺,自己卻再也沒有力氣堅持,緩緩沉了下去。“老袁!”妻子張傳梅在岸上撕心裂肺地呼喊,卻怎麼也得不到迴應。村民們逐漸趕來,有的帶着繩子,有的拿着竹竿,隨着袁宇博的順利上岸,此時救援的對象換成了袁文富。大家開始在泥水中四處尋找袁文富,最終在泥水裡合力將其打撈了上來。只是這一回,他再也沒能醒來。
捨己救人,他用生命傳遞愛與勇氣
十幾天過去了,當天參與救援的村民袁自學被凍得一直感冒到現在。“那麼冷的水,他是怎麼堅持那麼久的呢……”隨着袁文富捨身救人的事蹟傳遍整個村莊,每每談及此事,村民們總是忍不住惋惜和悲痛,因爲袁文富實在是個熱心腸的老好人。
因和襄高速建設需要,爲了積極配合鎮、村做好徵地拆遷工作,半年前,袁文富一邊主動做老伴和子女的思想工作,一邊帶頭搬遷出老宅,在南畈村袁灣組一座山腳處租了處磚房居住。去年11月,因土質疏鬆和泥土溼滑,一輛剷車不慎從山坡滑落山下。袁文富在聽見聲響後,立即跑過去查看情況。見駕駛員頭部外傷出血,已經昏迷失去意識,他一邊聯繫120急救一邊給駕駛員簡易止血,並喊來村民支援。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幫助下,袁文富和村民合力將傷者擡上救援車輛送往醫院搶救。因搶救及時,駕駛員很快脫離生命危險。事後,駕駛員和親屬給袁文富送來紅包表示感謝,卻被袁文富一口回絕。
“因爲他就是個特別樸實的人,與人爲善從不會想得到什麼。”兒子袁自五回想起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與感慨。在他心裡,袁文富不僅是一位熱心助人的英雄,更是一位深愛家庭的父親。由於母親目不識丁,在自己和弟弟的童年生活中,袁文富既是老師,也是朋友。對於他而言,父親並沒有真正離開,他的精神、他的愛、他的勇敢和無私,都在那名被救的孩子身上得到了延續。“父親的精神也將一直激勵着我們兄弟倆前行,我們也會將這份愛與勇氣傳遞給更多的人。”
編後語
年味還未完全消散,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這幾天,老區人民都在紛紛傳頌平凡英雄——袁文富捨己救人的感人故事,他用毫不猶豫的縱身一躍、耗盡生命的最後託舉,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綻放出耀眼的人性光芒,鐫刻成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美姿態,也照亮了我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袁文富無疑是平凡的,身上沒有光環,腳上沾着泥土,卻用善良和勇敢折射出道德之光,爲社會增添着溫暖和力量,也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紅色金寨的精神風尚代代相傳。我們相信,老區人一定會銘記英雄的壯舉,託舉起愛心的傳遞,讓凡人微光在六安城熠熠生輝,讓向善而行的徐徐清風吹遍皖西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