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愛滑臉書、IG的人越愛花錢 「可見性偏差」讓人陷貧窮!

▲ 越常滑臉書和IG等社羣媒體,越容易受到可見性偏見的影響。(圖/免費圖庫pixabay)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常常滑FB和IG等社羣媒體的人,容易只看到他人拍下的美食旅遊照,進而出現「花越多、存越少」的「可見性偏差」行爲,如果不加以改善,加上儲蓄觀念的改變,很容易陷入存不到錢的窘境

根據BBC和Los Angeles Times報導,由於美國在2018年時,個人儲蓄率大約在7%左右,創下自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以來的歷史新低,雖然很多人可能解釋爲物價上漲、寬鬆的信貸政策讓支出更加容易等,但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與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一項合作研究中表示,現代人的儲蓄率下降,主要與瀏覽社羣網站產生的「可見性偏見」有關

▼ 在社羣媒體上的貼文,往往只顯現大家美好的一面。(圖/免費圖庫pixabay)

研究顯示,科技進步人們更容易在臉書、IG等社羣媒體上關注朋友,然而,相對於瞭解對方的非消費生活,人們最常關注朋友在各大景點照片誘人的美食照等,加上每當看到他人消費時,大家第一時間的想法是自己「應該買一下」,而非在意戶頭內的存款,纔會經常在月底看到餘額時感到心痛不已。

作者之一的加州大學教授大衛(David Hirshleifer)就表示,很多人認爲,沒有參加奢華派對、搭豪華遊艇就是省錢,但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因爲派對和遊艇都不是朋友們的真實生活,例如一名在現實中喝平價咖啡、穿平價服飾的朋友,在社羣網站上可能只分享吃昂貴餐廳、出外旅遊的貼文,但往往他的奢侈行爲都會烙印在關注者的記憶中。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也顯示,人們在可花費金額上有着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經常需要尋求社會線索當作參考,導致消費行爲嚴重受到他人的影響,有大量證據指出,人們在儲蓄決策方面經常出現「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的行爲。

另外一名研究者多倫多大學商學院教授韓兵(Bing Han)也點出,每當人們在社羣媒體上發佈消費貼文時,往往會吸引關注的朋友們學習和模仿,進而影響他們本身。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傳播學助理教授史蒂芬(Stephane Couture)也說,「如果我們周遭的人都在消費,我們就會更傾向去消費。通常社交媒體都會加強這些趨勢」。

對此,大衛建議,如果想要改善自己過度消費的行爲,下次不妨觀察朋友私底下的節儉行爲,例如對方可能一臺車開了15年等,儘量讓自己的想法符合現實。

▼ 專家建議,透過觀察他人的節儉之處,有助於改善過度消費的行爲。(圖/免費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