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萬的北京家庭主婦刷屏:40歲,沒上過班,不幹活不帶娃!
月薪3萬的北京家庭主婦刷屏:40歲,沒上過班,不幹活不帶娃,顏值逆天,去過50多個國家……
幾天前,一段街頭採訪火了。
視頻出自一個名爲@北京·360行的短視頻賬號。
主持人在街頭挑選路人提問。
問題主要關於職業、收入。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一位女士的出現,再次印證了這句話,也刷新了大衆對於家庭主婦的認知。
細看這段採訪之前,我們先看看網友的反應。
真可謂是:
主持人破防、觀衆震驚、全網打工人落淚……
同時,很多人質疑其爲演員。
益美君覺得,真假不重要,看懂這段採訪更有意義。
01
該死的鬆弛感再次來襲
首先,益美君想帶大家回顧一下這段採訪。
我截取了其中最經典的幾段,請看“VCR”:
A、
問:您是做什麼職業的?在這個行業多久了?
答:家庭主婦,大學畢業就沒怎麼上過班,十幾年了。
問:你每個月收入大概是多少?
答:靠老公養,他給多少我不挑。
問:你的日常工作內容,您可以簡單概括一下嗎?
答:跳舞、旅遊、彈琴,然後吃喝玩樂,偶爾看看娃,很偶爾。
我爸媽幫我帶孩子,我可能一個月帶個一兩天吧。
一個月3萬,主要是我要旅遊,所以花費比較多。
單純在北京可能一個月三千就夠了。
我去過五十個國家,基本上都自己玩。
我老公得掙錢,他不掙錢我怎麼玩呢?
雖然我現在孩子大了,那我也不帶他,太麻煩了,還是自己玩好。
B、
問:您有上下班的時間嗎?
答:我有上下課的時間。
比如說早上跳個舞啊,然後下午回家睡個覺,做個按摩呀,然後晚上跟朋友吃個飯呀。
一般都是早上九點半起,晚上兩點半睡覺。
問:您覺得這個行業的門檻高不高?有哪些要求?
答:就是一定要找一個好老公。
問:對於想要進入該行業的人,你有什麼建議呢?
答:建議找個好老公哦~
問:您老公是一個特別勤奮上進的人嗎?
答:我老公就是個正常人,正常勤奮上進。
C、
問:那你這份工作當中,你覺得什麼事情是最難呢?
答:(沉默……)
問:哎,人生總有點挫折吧?
答:呃……不太多。
問:就是當家庭主婦有什麼比較難的事情嗎?
答:沒啥,主要是我跟我老公關係很好。
我有時候出去旅遊會帶我婆婆,所以婆媳關係也特別好。
所以挫折,有啥挫折呀?
就是有時候彈個琴、跳個舞,彈得不好,跳得不好,會有點挫折。
真沒啥挫折。
D、
問:方便說一句鼓勵自己和他人的話嗎?
答:我要在六十歲之前玩完全世界,這是我自己的。
別人就是努力好好掙錢。
問:請問您今年多大呀?皮膚真好。
答:四十。
問:啊????!咱是做過醫美嗎?
答:不能說完全沒做過,打過一次針,然後就後悔了,因爲完全沒有效果。
所以還是好好玩就行了。
看到這,我相信很多讀者已經明白我爲什麼說真假不重要了。
因爲這種鬆弛感很難演出來。
因爲緊繃慣了的“社畜”大概率編排不出這樣的劇本。
(建議去看一遍原片)
“被老公養”、“天天吃喝玩樂”、“偶爾帶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不帶老公孩子”、“正常努力”、“建議你找個好老公”……
有的人,比如那些自詡鬆弛的所謂的大明星,他們絕對不敢講這樣的大實話。
隨便講一句,辛苦經營的人設就崩掉了。
所以,這位主婦火了。
她根本不在乎什麼人設,也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她只在乎自己快不快樂。
大家未必羨慕大明星,但是一定羨慕這位主婦。
緊繃慣了的人,真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才能理解這些畫面和語言。
比如那句:
“我老公就是個正常人,正常勤奮上進。”
我認爲這纔是這段採訪的精華——
如果這樣纔是正常的,那麼不正常的是什麼?
02
不得不緊繃的你、我、他
很多人看完後忿忿不平:
老公掙錢她花錢,孩子丟給父母她不帶,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
這女的也太自私了吧?
她早晚得被踹吧?
還有人拿《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與她作比,預判她的結局。
乍一聽,確實不合理。
大道理,在這似乎都講不通。
但是,她的家人都欣然接受,一切就變得合情合理。
我們得分清主次。
她是在鬆弛氛圍中成長起來的那個。
這,纔是最讓人羨慕的。
緊繃慣了的人會這樣自我教育:
你想要好的生活,就必須努力,一刻不能鬆懈地努力。
考學、婚嫁、買房買車、生兒育女、養老退休……
幾乎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一件或幾件人生大事圍繞着我們。
結果就是:
我們只得步履不停。
稍稍喘息,就會有種負罪感。
愧對父母、愧對自己、愧對社會。
由於大家的精神總是處於緊繃狀態,家庭矛盾總是一觸即發,教育問題也愈發突出。
可是。
大部分人仍舊認爲這是正常的。
我們甚至將這統稱爲“責任”。
你看。
普通人的緊繃,不止至死方休,且與生俱來。
與之相伴的苦難也是。
短視頻博主@二胎喬爸在北歐 曾分享他對鬆弛感的認知。
一胎時,他事無鉅細,孩子還沒學會走路他就開始爲幼兒園和學區房焦慮。
後來,他在芬蘭生了二胎。
雖然養育兩個孩子更累,但是精神壓力越來越小。
他說:
“我一直在思考鬆弛感到底是來源於什麼?
這裡邊當然有我們一胎時積累的那些經驗。
但不能否認的,還有很多環境因素。
比如安全感,比如食品安全。
比如不用爭搶教育資源。
比如大家可以充分掌控自己的生活。
上班族,到點兒就可以下班。
談生意,也不一定非要喝酒、唱歌。
到了週末或者假期,你可以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時間,安排自己的旅行。
大家的價值觀更加多元,不用在一個賽道上比拼。
當你可以不必用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去衡量自己時,自然會更關心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努力”是必須的。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也沒錯。
但,“一刻也不能鬆懈”真的沒必要。
大可不必這麼折磨自己。
03
越緊繃,生活越糟糕
一位網友說:
“好不容易勸自己停下來了,旁邊的人看不下去質問我的時候有點扛不住了怎麼辦?
比如產假的一天,鄰居打電鑽,我把孩子送奶奶那兒去了。
孩爸下班回來,問我:你一天什麼都沒幹?你怎麼沒跟孩子一起過去?
聽起來就像在說:我天!你竟然虛度一整天!可恥!不負責!”
另一位網友說:
“小時候不小心摔了一把勺子,然後被父母大罵。
此類事件發生過N次。
結果就是,家是最能讓我感到緊張的地方。”
還有網友說:
“以前都是繃緊着那根弦,要求自己做這做那。
後來才發現,我在不知不覺中將父母抽打我的那根鞭子接了過來,繼續抽打自己。
我很努力,但一直沒有過好自己生活的感覺。”
事實證明:
越緊繃,越不幸。
相應的:
越鬆弛,越容易感受到何謂幸福。
一個女孩不小心摔壞了價值幾千塊的小提琴。
本以爲她會被父母責罵,誰知家裡三代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探討起了解決辦法。
大家邊說邊笑,沒有斥責,沒有紅臉,問題迎刃而解。
更有趣的是,爸爸出手修好了損傷不嚴重的小提琴。
很多不必要的內耗得以避免。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心理彈性”。
簡單說就是:
心理彈性強的人大多擁有樂觀、穩定的情緒,也就更容易具備鬆弛感。
這樣的人更容易幸福,也有把幸福帶給身邊人的能力。
很多人說,我要是有錢,我也鬆弛。
沒錯。
錢能讓人鬆弛。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得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使我們產生改變的念頭。
益美君想送給大家一句話:
找個機會。
爲自己輕鬆活一次。
哪怕只是安心吃完眼前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