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布袋戲日緬懷黃海岱 孫子黃立綱盼藏鏡人與鋼鐵人齊名

黃海岱大師的時光走廊運用光雕投影,讓年輕人更容易融入。(周麗蘭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布袋戲各界人士今(2日)齊聚雲林布袋戲館緬懷「海岱仙」,併爲「掌演乾坤」常設展揭幕。(周麗蘭攝)

已故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帶冥誕是1月2日,雲林縣政府自2007年起訂爲雲林縣布袋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及布袋戲各界人士今(2日)齊聚雲林布袋戲館緬懷「海岱仙」,併爲「掌演乾坤」常設展揭幕。

「掌演乾坤」常設展製作一面雲林布袋戲大世紀牆,年代從1795年直到2024年,除標記200多年來的布袋戲發展,並對應重大歷史事件,讓民衆更理解雲林布袋戲的發展。

2024年小金掌獎得獎學校石榴國小爲雲林布袋戲日暨掌演乾坤常設展開展記者會帶來開場表演。(周麗蘭攝)

黃海岱大師出生於1901年,2007年仙逝,黃海岱時光走廊介紹他各時期的風華歲月。另外,還有增加展覽的互動性的AR互動以及光雕投影,館內不乏各種年代的戲偶、服飾、道具、戲臺展示。

縣長張麗善親自出席揭幕儀式,黃家則有黃海岱的兒子黃逢時先生、孫子黃立綱。孫女黃鳳儀出席;雲林縣布袋戲大師鍾任樑、廖文和、廖昭堂等人也到場。

張麗善表示,今年是雲林縣的「雲菁人才培訓計劃年」,布袋戲也要培育更多人才,精選好的劇團在全臺演出,大家重新回憶布袋戲的重要性,讓海外來的朋友指定到雲林縣看布袋戲;正在興建中的布袋戲傳習中心預計今年底完成,雲林縣府會肩負起傳承布袋戲、培育人才的責任。

黃海岱的孫子、黃俊雄的兒子黃立綱說,感謝雲林縣政府對阿公及布袋戲的推崇,布袋戲在臺灣是很重要的藝術, 黃家人已經歷100多年傳承,阿公傳承的精神是「布袋戲即志業」, 布袋戲在不同時代可以用融入自己所學的內容而有不同的展現,他希望未來大家討論的不只是鋼鐵人,還有藏鏡人。

新興閣第六代傳人鍾任樑說,雲林縣政府一直不放棄這個傳統文化,這6年來看到布袋戲走向戲曲藝術的康莊大道,國際偶戲節也辦得非常成功,達到「掌中藝術進入生命」的目標,到目前至少已經有3萬多人次從幼稚園到國中、國小的學童欣賞過,很希望這個文化能夠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