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藥,能治跌打損傷,緣何挨不住A股的刀?

文丨金鐸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爲3000字)

人有傷有痛,就用雲南白藥膏。雲南白藥自己傷了痛了,只能揮刀自宮。

1月17日,雲南白藥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其在二級市場的證券投資已於2023年三季度全部退出,2024年將不再繼續開展相關業務。

雲南白藥曾靠着投資騰訊控股、小米集團、恆瑞醫藥、伊利股份等公司股票,在2020年賺了20多個億,貢獻了當期年淨利潤的3成。憑此一役,雲南白藥寫作“藥神”讀作“股神”。

但上帝給雲南白藥開了一扇門,卻又用這扇門夾了它的頭。資本市場風雲變,一朝暴富的雲南白藥沒能守住飛來橫財。隨後的2021年-2022年,雲南白藥“股神”光環褪去,生動演繹了“投啥虧啥”,兩年間就將賺來的20多億元退給了二級市場,還倒貼了8000多萬元。

在A股一片“關燈吃麪”的低迷氣氛中,雲南白藥此番“宣誓”激起千層浪,有“股神也玩不起”的唏噓,也有“藥神終於不再不務正業”的慶幸。

1

“藥神”的炒股致富夢

雲南白藥公開“入市”還要追溯到8年前。2015年7月24日,雲南白藥發佈《關於自有閒置資金擴大證券投資範圍並提高投資理財額度的公告 》稱,因財務狀況保持良好,決定以自有閒置資金擴大證券投資範圍並提高投資理財額度增加資金收益。

圖片來源:雲南白藥公告截圖。

在此之前,雲南白藥的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範圍爲“銀行保本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及保本基礎上開展各項理財業務(不進入股票一級和二級市場)”;2015年之後,增加了“與生物醫藥有關的證券投資基金,生物醫藥行業的股票或股權,新股配售或申購”。

投資額度也由原來的“年度淨資產的30%”擴大爲“年度淨資產的45%”。

簡單一句話就是,閒錢多,要搞事。

上市公司“炒股”,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風靡的事。《正經社》梳理了解到,2015年,A股有250家上市公司參與證券投資,披露了投資金額的250家上市公司累計投資金額就達到了354億元,投資標的有近1400個,大半個A股都被這些A股公司炒了個遍。

上市公司“炒股”,左不過是爲了錢。那一年,就有*ST中企、南京高科、蘭州黃河等企業通過投資收益美美地修飾了業績報表,甚至還有西水股份通過炒股把自己炒成了天安財險的控股股東。

面對這些光怪陸離的炒股致富神話,雲南白藥心動也正常。在2014年之前6年間,雲南白藥的淨利潤增長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高速水平,但在2014年卻急轉直下僅剩下10.55%的增速,炒股收益的業績修飾作用對雲南白藥而言有足夠的誘惑力。

但事實證明,彼時,雲南白藥還屬於有那啥心沒那啥膽,2015年-2018年間並未進行證券投資,直到2019年,其財報中才出現了證券投資情況的披露。

這一年,一位關鍵人物來到了雲南白藥——新華都董事長陳發樹。

雲南白藥在2019年完成混改之後,新華都成爲第二大股東,陳發樹便是在這個時候以董事兼聯席董事長的身份進入。在此之前,其因投資紫金礦業收穫了逾百倍收益而被譽爲“中國股市史上最牛散戶”。

陳發樹的到來,打通了雲南白藥炒股的任督二脈。2019年小試牛刀在證券投資方面取得了2.77億元的收益,2020年則是直接大賺22.01億元,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12.29億元。

“最牛散戶”加持下的雲南白藥,搖身一變成了“股神”。

但《正經社》注意到,隨着時間的推移,陳發樹的神威並沒有持續下去,雲南白藥的炒股神通也無以爲繼,公允價值在2021年、2022年爲先後虧損19.29億元、6.20億元,基本磨平了前兩年的投資收益,甚至還倒虧了0.82億元。

後知後覺的雲南白藥這纔開始收縮投資業務,先是在2022年將投資額度從不得高於淨資產的15%下調至8%,並逐步清退投資資產,最終在2023年前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

2

疑似落入混改“陷阱”

雲南白藥在資本市場的口碑崩塌,從陳發樹到來就開始了。在炒股“不務正業”之外,新華都在入主之後的一些油滑操作早就讓投資者心有慼慼。

首先是在投資資金控制權上的模糊界定。由於雲南白藥設置的證券投資額度爲“不超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審計後淨資產的45%(含)”(未超過50%),這也就意味着雲南白藥的證券投資均不需要經過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一切投資決策只需“內部消化”。

那這些投資決策到底是由雲南白藥管理團隊共同決策,還是由陳發樹等新華都系高層決定的?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是,在2021年,雲南白藥董事汪戎、納鵬傑曾對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祥源控股等9項決議投出反對票,但最終因少數服從多數,反對無效。

雲南白藥在混改之後的另一個變化是分紅比例大幅提高。2019年-2022年,雲南白藥的分紅率分別爲92%、89%、73%、90%,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2018年則爲50%、60%。對比來看,2017年與2022年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爲31.45億元、30.01億元,在淨利潤規模相當的情況下,2022年的分紅規模是2017年的近一倍。

是雲南白藥對投資者愛得更深了嗎?又或者,大股東在通過這種形式在掏雲南白藥的老底呢?

與此同時,新華都入主後,雲南白藥的增長方式也發生了變化。2018年-2022年,雲南白藥的應收帳款從18.53億元增長至90.90億元。同期,營收從270.17億元漲至364.88億元,應收帳款佔比營收的比例從7%提升至25%。

也就是說,雲南白藥的業績增長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放鬆信用政策換來的,業績規模也有了“虛胖”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雲南白藥發佈了一份與業績掛鉤的《激勵基金管理辦法(草案)》,將董事會成員及高管的收入與業績深度綁定。

財帛動人心,後續雲南白藥的業績虛胖會否也是受到這份草案的影響呢?

圖片來源:雲南白藥公告截圖。

3

老字號變身“數碼寶貝”?

在資本遊戲裡沉淪的雲南白藥還記得自己的老本行嗎?宣告從炒股熱浪中抽身的那一刻起,雲南白藥或許是迷途知返,但原來同行的夥伴卻不在原地了。

2023年3月,在雲南白藥耕耘了24年的王明輝辭去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及在雲南白藥的一切職務,彼時離他履新纔過去4個月。1999年加入雲南白藥的王明輝,陪伴着雲南白藥從營收一個億走到了300多億元,見證了雲南白藥從一個市值20億元的資本市場“萌新”走到千億市值的中藥一霸。

王明輝在雲南白藥工作期間,做過最廣爲人知的兩件事是主導推出了雲南白藥創可貼和雲南白藥牙膏,二者從無到有一路走到行業第一,當前也是公司的業績支柱。除此之外,王明輝還曾通過改造銷售體系和推動薪酬體系改革推動發展老化的雲南白藥重新奔跑起來。

在王明輝離任一週後,曾在1999年就爲雲南白藥在東北打下一片天地的“銷售一姐”、在雲南白藥工作了30年的首席銷售官王錦也提交了辭呈。老一輩的“靈魂人物”離場,意味着雲南白藥的一個時代結束。

新的時代,由新任董事長、曾任華爲中國區副總裁的董明以及出身京東的趙英明等新一代來續寫。

回頭來看,1999年,王明輝接手時,雲南白藥正困在白藥散劑的舒適圈裡;2023年,雲南白藥再一次困在牙膏和創可貼的高地。百年老字號,越老越沒新意。

由此爲起點,董明爲雲南白藥制定了一條全新的路子——轉型成一家創新驅動的醫學科技公司。從這一點來看,完全沒有醫藥領域經驗的董明、趙英明身上的華爲、京東標籤,未來或許會發揮巨大作用。

不過,當下的雲南白藥,跟“創新”、“科技”可謂半字不沾。財報數據顯示,雲南白藥在2020-2022年的研發費率不足1%。對比之下,同行“老字號”片仔癀的研發費用率約在2%-3%,同仁堂在3%左右,連一隻痔瘡膏打天下的馬應龍也在2%左右。

《正經社》認爲,要想走創新科技之路,雲南白藥戒股還只是第一步。

靠炒股致富的上市公司不是沒有。服裝上市公司雅戈爾就因爲在證券投資上的可觀收益,其創始人李如成還被譽爲“服裝界巴菲特”、“裁縫股神”。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01年-2022年累計投資收益就有468.58億元,而同期雅戈爾的累計利潤也就559.16億元。

在股市跌得滿頭包之後,雲南白藥發現自己並沒有雅戈爾的命。但擅治跌打損傷的雲南白藥,反治自身,這會兒還有多少藥效呢?【《正經社》出品】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並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爲侵權

申請轉載、對稿件有異議或投訴,歡迎聯繫微信號fxyay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