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收官,我們需要怎樣的愛人?
/《再見愛人3》綜藝截圖/
在剛剛過去的週三,探討親密關係的熱門綜藝《再見愛人》收官了,“追更”的朋友們也終於看到了每段感情的階段性結局。
有人繼續攜手,有人分道揚鑣。留給觀衆們的依然還是那個經典的命題:到底是什麼在影響着我們親密關係的走向。
把視線移回三對夫妻決定在一起的時刻,我們其實都能看到愛情的存在。但他們的愛情爲什麼會走向破裂?
/Coen Pohl/
人變了,就是敗局的開始嗎?
本季的《再見愛人》,給出的最大的關鍵詞就是變化。
張碩說:“我想透過這個旅程找回原來那個她,我希望她還能對我撒嬌。”
王睡睡說:“這個人婚前婚後就不是一個人。變化太大了。”
紀煥博說:“關鍵問題就是這個人就變了,我不認識她了。”
王詩晴則坦然承認自己的變化,並且在節目的前半段她希望的是紀煥博也要改變。
傅首爾和劉毅經歷白手起家,但在妻子收穫財富和事業後,丈夫劉毅在事業上完全停滯。在36問(夫妻共同回答36個關於彼此與自身問題的環節)時,傅首爾坦然表述他們分開的本質原因:“我曾經怕黑,你是那盞讓人心安的路燈,但現在我不怕走夜路了。”隱晦表達出目前這段關係可能已經不符合對於現階段的人生需求。
/《再見愛人3》綜藝截圖/
但是變化真是敗局的開始嗎?爲什麼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變了?人變了就得慢慢去接受“緣分盡了”嗎?人變了,結局有沒有可能也變得更好?
或許比表面的變化更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還是親密關係中核心需要的匹配。
在屏幕裡的三對情侶的變化中,都能看到彼此核心需要的錯位。而配適彼此核心需要的過程,是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重要過程,也是我們每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必修課。
/Minji Moon/
被核心需要支配着的親密關係
什麼是核心需要?
它是一段關係中,每個人覺得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常見的核心需要有尊重、親密、公平、成長,忠誠等等……
以張碩與王睡睡舉例。
/《再見愛人3》綜藝截圖/
王睡睡在學生時代看中張碩的真誠、不斷地付出,她感受到了被愛。可見,親密與尊重是打開她愛情的鑰匙。但在步入社會後,她對張碩的描述是“我覺得他的心理年齡甚至退回到了高中,連大學生的層次都沒有到。什麼都讓人操心。”由此可見,當他們步入社會後,在象牙塔時期的愛情中看不到的“個人成長”成爲了主要矛盾。
但“成長”卻是張碩的核心需要裡不那麼重要的部分。
他在某次後採中坦然:“我確實在生活和工作上,能力都不如她。在思想層次上,她也更高。”我們能看到,他在節目中會一遍又一遍地真誠表達出自己新的收穫,和要更改的部分,但實際行動卻很少。爲什麼一個人明明看到問題卻很難改變?本質也是因爲這個問題對他來說不夠重要,不是第一優先級。“成長”本身就不是他對於親密關係的核心需要。
就像王睡睡所說,他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人,很多事都不會去考慮。
/《再見愛人3》綜藝截圖/
而張碩的核心需要則是親密。
所以他會把睡睡發脾氣簡單理解爲情緒問題,他會覺得是睡睡的情緒影響了此刻他們的關係,只要撫平她的情緒,度過這一刻,就有了這一刻的親密。他想擁有的還是像過去那樣甜蜜的伴侶關係,他需要王睡睡還是那個找他撒嬌的小女生。
又如王詩晴和紀煥博的關係。
/《再見愛人3》綜藝截圖/
很多人會把這段關係的錯誤歸結到王詩晴身上,認爲她在這段婚姻中得到了物質利益、事業機會,也得到了紀煥博的疼愛,此刻離開,或是想拋下紀煥博,是忘恩負義。
但“道德”“恩情”,是無法捆綁住一段親密關係的。我們還是需要去分析這段關係裡每個人的核心需要,並且衡量關係各方核心需要是否匹配。
在這方面,其實王詩晴看重的也是成長。
在相戀之初,紀煥博作爲資深前輩給王詩晴提供的資源和經驗是十分精準且有效的,這幫助王詩晴獲得事業上很大的成功。
某次後採中,王詩晴坦言:“紀煥博給了她很多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不止來源於物質支持,還有幫助她獲得成長。”我們能看到,王詩晴會把伴侶能使她成長詮釋爲安全感來源,可見王詩晴對於成長的需要就是第一優先級。因此,她就是會在事業逐漸超過紀煥博後,產生對關係需求的動搖。
所以我們能看到她極力渴望掙脫某種“控制”,甚至有時候會試探性想掙脫關係。但紀煥博的核心需要卻在於親密和忠誠。他無法接受伴侶有背離的可能性。因此,他在節目最初纔會覺得,他們的婚姻沒有問題,只要王詩晴不離開關係,都沒有問題。
當紀煥博在意的是不離開關係而帶來的親密、忠誠,而王詩晴在意的是成長性,問題就出現了,甚至到節目進入尾聲,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
在36問時,紀煥博仍會擔心,王詩晴如果知道未來的婚姻關係是這樣,會後悔當初兩人認識,不想進入這段關係嗎?而王詩晴仍舊擔心,她未來獲得更多成長之後,這個男人會覺得她變化更大了,他不再愛她。
王詩晴在最終決策時選擇了下車和紀煥博繼續走下去,她給出的理由是:“ 我還不想放開你的手。”可以想見,她只是把問題留在了未來,並沒有完全解決。
認識自己,認識他人
人終究是複雜的、時刻變化的。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的核心需要會變;我們會變得無法迴應對方的需求,可能也會生出對方迴應不了的需求。難道每一段始於心動、充滿愛意的關係,終將因爲核心需求的不再匹配而走向破裂?
在思考該如何配適錯位的需求前,更重要的議題或許是:如何洞悉、發現彼此的核心需求究竟是什麼。
這讓我想起在C計劃L6秋季的課堂上,我們會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討論的經典青少年文學作品《怦然心動》。這本關於“早戀”的小說,其實也是一個關於變化的故事。
朱莉和布萊斯是鄰居,朱莉在剛搬來街道時就喜歡上了帥氣的布萊斯——她是一開始“心動”的那一方。而布萊斯則討厭朱莉的魯莽、豪放,對她避之不及。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朱莉對布萊斯的愛意已經消磨殆盡,而布萊斯卻突然發現——朱莉纔是真正會讓他“心動”的女孩。
從心動到不心動,以及從不心動到心動,爲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答案無非在於,在漫長的成長中,他們都更清楚地認識了對方,也認識了自己。
朱莉以爲自己喜歡的就是布萊斯那雙藍汪汪的眼睛和陽光般的笑容。可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看清了布萊斯的虛榮、懦弱和冷漠。一見鍾情的光環徹底幻滅。而布萊斯曾經是個多麼自我感覺良好的男生啊,他覺得自己家教良好、舉止得體、聰明智慧,卻在成長的挫敗中看到了自己的不堪,也看到自己所向往和欣賞的坦率、正直、勇氣,讓朱莉變得熠熠發光。
要認清對方,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我們會被各種先入之見所矇蔽,會錯誤地解讀對方的各種行爲,會在光環效應之下愛上或抗拒自己想象中的那個人。這需要我們有更開放的心態,換位思考、反思偏見、傾聽多元意見,探究一個人的行爲背後真正的動機。
而看清自己又談何容易?我們的觀念無時無刻被權威長輩、社交媒體、大衆觀點左右和影響。我們需要不斷關注的自己的內心和感受,在一次次選擇中覆盤和追問自己爲何會這麼做,看清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這對我們很多成年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在C計劃的課堂上,我們卻會一次次和孩子討論這樣的問題:某個人物爲什麼會這麼做?這樣的選擇,體現出在他心中什麼是最重要的?爲什麼這些價值是對當事人最重要的?你怎麼評價他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和塑造一個人的價值選擇?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們,在六年級時,你們就和孩子們讀《怦然心動》、談論愛情、討論如何識別關係中的核心需求,是不是太早了?
我們總會迴應:學會如何去愛,這件事永遠不會“太早”。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們建立起更健康的戀愛觀,讓他們意識到,我們不應因爲某些表面與膚淺的原因“愛”上某人,也不必因爲社會時間的壓力或虛榮心作祟而進入一段關係;當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看清彼此的核心需要和價值觀究竟是什麼,也就更有能力建立一段健康、長久的關係。
/C計劃課程專屬用圖,版權歸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在討論《怦然心動》這本書時,當我們看到兩個主人公有着截然不同的核心需求和價值觀時,我們也向孩子們拋出了這個問題:價值觀不同的人,能不能成爲親密朋友或戀人?
/C計劃課程專屬用圖,版權歸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開放包容,本身也是成長型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永遠能百分之百滿足彼此核心需求的兩個人。任何一段好的關係,都需要持續的溝通與磨合。
在《怦然心動》這本書的最後,故事走向了開放性結局:“也許我們會坐在門廊裡聊天。我意識到我們認識對方這麼多年,我們從來沒這麼做過。沒真正交談過。也許是時候全面認識他了。”
這也是到綜藝結束時,王詩晴纔開始感慨的原因:十幾年過去,他們也未曾這樣溝通過,未曾去真正剖析和了解過自己以及對方的需求。
我們在課後,給孩子們佈置了這樣一份作業:
/C計劃課程專屬用圖,版權歸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我們相信,有能力、有想法給布萊斯提供“戀愛諮詢”的孩子,在自己的親密關係遇到難題時,他也能更清醒地洞察自己關係中核心需求的錯位,思考怎樣的溝通、改變,能幫助自己,走向一段更健康、更持久的親密關係。
撰文|大麥
排版|番茄
編輯|藍方
校對|袁振、許栩
最新課程
C計劃思辨閱讀課,可以引領孩子從閱讀、思辨中逐漸掌握思考工具,擁有思辨能力,讓他們能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如果想讓孩子——
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
會選擇,負責任
可點擊下方圖片體驗我們課程
歡迎掃碼諮詢
回覆[獨立思考]還可領取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