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大女主!充滿遺憾纔是人間真相

2022開年熱播劇《江照黎明》迎來了大結局。

或許,同類型的《致命女人》第一季結局走向,纔是觀衆真正想要的:第一季中出軌渣男Rob的最終歸宿是被妻子設計槍殺,這樣的結局的確大快人心,讓看過的網友直呼“夠燃”,這纔是我們真正想看到的女性劇。但事實上,現實生活裡從來就沒有大女主,《江照黎明》裡已經是李曉楠這個悲劇女性角色所能選擇的最好的結局。

試想,現實生活中不堪家暴,奮起反擊的社會新聞有幾起呢?

數據顯示,在我國約有一億女性受到過家暴,而遭受暴力的女性中僅有不到百分之十會選擇報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受害者還是像劇中2019年的主角Taylor那樣,收起一地雞毛,最後還是選擇原諒他,只要他願意改我就敢信,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幫丈夫收拾爛攤子後繼續過日子。甚至還有更慘的,那些無處可逃的,最終變成社會新聞裡令人悲傷的受害者。

《江照黎明》的基調是偏現實主義的女性劇,不管是蘇睿還是樑賀禹,這種反面人物也符合一個正常人的行事邏輯,聊的是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淵的故事,直面的是人性之惡。因爲基調是寫實敘事,所以,沒有反社會人格的臉譜化人物,也沒有爲了爽而爽的反殺劇情,都是基於現實基礎,偏剋制地講故事,這就不得不捨棄結局的懸疑走向,水落石出的殺人兇手,並不難猜。

甚至,李曉楠這個人物寄予主創太多理想主義的美好想象,轉手賣掉好不容易湊齊首付的房子,拿30萬給蘇睿媽媽做手術,與王誠後期開始隱約撒糖的感情線都基於這種善意的想象,如同最後一集,李曉楠的幾段獨白,對於這些身險黑暗困境的女性,創傷後的自愈跟自救同樣重要,戰勝惡龍並不以自身黑化爲代價,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現實意義。

《江照黎明》作爲2022年開年第一部女性劇,也許並不完美,但關於它的遺憾和爭議,或許正是故事照進現實的寫實隱喻。如李曉楠一般全身而退獲得劫後重生,可能過於完美和理想主義,而迎頭痛擊、颯爽反殺的大女主卻可能是更大的悲劇。這不正是女性困境之所在麼?

當一部劇完美還原這種女性困境,或許就是劇名的含義:

江照黎明,照見的就是這令人遺憾的人間真相。

埋葬婚姻還是埋葬老公?

《江照黎明》的主角李曉楠並不是一個被命運垂青的女孩。

她外表普通,性格內向,家境更是普通,結婚快一年了也沒錢買房子,和老公一起租住在一個看不見太陽的老式筒子樓裡。

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媽媽一個人開了家小小的五金店養活她和姐姐以及奶奶。

姐姐漂亮優秀、乖巧懂事,嫁人也嫁得好,是媽媽時常掛在嘴邊的好女兒。儘管姐姐已經出車禍不幸去世了,李曉楠也逃不了被媽媽拿來對比打擊的命運。

她努力工作,拿到了公司的銷售冠軍,卻被男上司PUA,說成績好是因爲家庭美滿。

前幾集中已經把主角李曉楠的人物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活立體,一個爲生活拼命奔波的普通女性,你無法用“婚姻是舒適的集中營”或者“女性的價值只能由自己來定義”這樣的話來試圖敲醒她,因爲她的願望就是買一套房,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再生個孩子,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她是如此真實,真實到每個人身邊都能找到這樣一個“李曉楠”。

在外人眼裡,找了個好男人是李曉楠乏善可陳的人生中唯一值得驕傲的事情。丈夫蘇睿爲人老實,長相文質彬彬,對李曉楠更是體貼,每天開車接送她上下班。

然而在一片溫馨美好的幸福假象之下,丈夫好吃懶做,凡事喜歡走捷徑,還沉迷賭博,欠下了100萬的高利貸,時常被討債的黑社會暴打,不是家門被潑油漆,就是在夜市擺攤時被鬧事。

最要命的是,某一天,李曉楠突然發現這個走投無路的家暴男爲了騙取保險,已經對自己起了殺心。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你是李曉楠,你會怎麼做?

開了上帝視角的觀衆們看到這裡已經坐不住了,離啊,沒錢沒本事,家暴還想殺妻,不離婚等着過年呢?

這時腦海裡迅速回想以前看過的電影電視劇裡的女主角都是怎麼做的,想來想去發現自己沒有同歸於盡的魄力,也沒有承擔一切後果的勇氣。

反觀我們的女主角李曉楠又是怎麼做的,她假裝毫不知情,繼續做着丈夫眼中的小白兔,私下卻不動聲色地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意外”的謀殺,還抽空學會了游泳和潛水,甚至給丈夫“安排”了一個“小三”,上演了一出將計就計,請君入甕。

女人一旦不想騙自己,男人就離“死”不遠了。你看,前幾集還在抱怨主角的遲鈍和平庸,越往後看卻越發現她身上普通人的智慧。這也正是導演和編劇想要討論的話題:普通女性在遭遇危險時,應該如何化解和自保?

甚至騙保殺妻也不過是將衝突推向高潮的藝術創作,李曉楠們的困境在這之前就已經顯露無遺。家庭暴力、職場性別歧視、原生家庭帶來的逆來順受,直戳當代社會的性別痛點。看的是劇,投射的是真實的人生。

懸疑愛好者抱怨劇情從中場開始明顯節奏變慢,但其實整體來看,這部劇懸疑是外殼,女性困境纔是內核。

基於此,編劇在劇中集中解釋了很多人對於女性處境的困惑。例如遭遇家暴後爲什麼不第一時間離婚?爲什麼一再縱容施暴者?如果離不了婚爲什麼不乾脆一走了之?

很顯然,除了婚姻外,社會各方面給女性的壓力都是促使悲劇最終發生的幫兇和推手。

至於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也都是圍繞着這個主題展開的。比如,“小三”於紅的父親重男輕女,拆遷分的十套房全部留給弟弟,母親在家中毫無話語權,長期被忽視導致她極度渴望愛,別人稍微給點關心就願意爲對方赴湯蹈火。

而警察陳幕工作能力強卻婚姻不幸福,忙起來經常沒時間陪女兒,佐證了女性在面試時經常被問到的那句性別歧視經典語錄“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另外,編劇在人物塑造上也是煞費苦心,真實得讓人看了不自覺代入。例如,母親從小教育女兒,女人嫁得好就過得好,然而親眼目睹了自己從小羨慕的姐姐嫁給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後依舊過得不幸福,李曉楠選擇了一個世俗眼中的“完美普通人”,以爲只要規避掉了姐姐的錯誤就能過上平淡的好日子,卻不想落入了更加深不見底的深淵。

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因爲真實,所以動人。不用誇張的演繹,而是引導觀衆自覺聯想到,雖然這是電視劇,但現實可能更瘋狂。

等待幸福不如創造幸福

談到爲何不採用傳統的大女主設置,而是李曉楠這樣一個並不“爽”的角色?

編劇黃芬解答道:“因爲現實中的女性,肯定不是爽文中的主角,哪怕她最後反擊,其實也是走投無路下的奮起反擊。我想要告訴觀衆的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去反抗,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逃脫這個困境。”

除了展現劇中角色的困境,本劇也在嘗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代女性如何走向幸福?

作爲一部女性主義作品,《江照黎明》直面現實,記錄了這個時代女性真實的人生,不刻意賣慘,不灑狗血,也不迎合,自始至終遵循現實邏輯。着眼於小人物,捨棄更吸引觀衆的懸疑走向,也沒有過度消費女性主義,爲爽而爽的塑造一個討喜的大女主,而是將重點放在當下每一個女性自身的成長和蛻變上,一直剋制、寫實地講一個女性掙脫困境、努力生活的故事,最後的結局也是充滿了各種遺憾和妥協,但即使如此,它也沒跑題,自始至終,它都足夠真實,畢竟,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個女性的人生是容易的。

即使《江照黎明》存在時長過長、節奏偏慢的國產劇通病,但瑕不掩瑜,從現實主義出發,《江照黎明》已經算得上成功,同時還給懸疑+女性的市場打開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李曉楠的扮演者馬思純,王誠的扮演者白客,蘇睿的扮演者劉凱,都貢獻出顛覆性的熒幕形象,特別是馬思純,她將家暴受害者“一天天臊眉耷眼的”精神狀態拿捏得非常精準到位,正如網友評論:演技在線,連微胖也成了加分項,爲“大女主們”的轉型打了個樣。

這何嘗不是女性的成長和蛻變呢?接受平凡、熱愛我們普通甚至充滿遺憾的人生,這樣的故事纔是我們真正期待的女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