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中」與「親日」之外:論杜特蒂的外交手腕

杜特蒂的外交立場,難道就只能用「親日」或「親中」這樣制式化思維去界定嗎? 圖/美聯社

也許因爲東亞國家之間難解的糾葛歷史,造成彼此心生猜疑,習慣用「親」或「反」來分類他國元首的外交傾向。例如,馬英九「反日」,而蔡英文「親日」,或者安倍晉三的「親臺」等同於「反中」,習近平的「反日」意味着「親韓」之類的,用標籤來區分敵我。實際上,如果國際政治能夠簡單用「親」或「反」來明確劃分的話,未免也太輕視「外交」這一門學問了。政治家往往揹負着國家利益的重責大任,若單純以個人好惡做政策決定,很容易被國民的選票淘汰。

日前,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相繼訪問了中國和日本,兩者隔十天而已,受到的矚目程度被稱爲「杜特蒂現象」。然而,綜觀日本和中國的媒體報導,不乏可見把杜特蒂歸類爲「親中」或者是「親日」,可是這些扭曲的觀點只挑自己通用的標準去評斷而已。

不管在日本或中國,杜特蒂的言行都只是像個「小國」的領導者,爲了全國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計地想從其他國家爭取最大可能的經濟援助。把這樣的行動用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或利害關係去解釋,可說是日中兩國的「通病」。對杜特蒂來說,無論對象是中國或是日本,恐怕他沒有抱持任何特別的情感,身爲民族主義者的他,除了菲律賓之外,應該沒有其他喜歡的地方了。

菲律賓人口超過一億人以上,包括民主主義的傳統和人民革命,在亞洲史留下光榮的一頁,這五年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達5%,尤其是首都馬尼拉的發展更爲驚人。但是,若以國家整體的經濟水準來看,要擠入先進國家的隊伍裡,還遠遠差了一大截。

不管在日本或中國,杜特蒂的言行都只是像個「小國」的領導者,爲了全國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計地想從其他國家爭取最大可能的經濟援助。 圖/路透社

杜特蒂的中國行在中國造成狂熱,甚至可以稱爲杜特蒂旋風。然而,中國媒體對於他之後訪問日本一事,只有一些特定的報導而已,尤其是杜特蒂的親日言論幾乎都避而不談,極力地排除這些情報。

以香港爲據點,在中國等中文圈可以收看到的鳳凰衛視,其東京局長李淼在杜特蒂訪問日本時進行取材,並且在中國的社羣網站「微博」上面發文,內容是杜特蒂在首腦會議之前的發言:「我出國訪問的目的是爲了經濟,別無其他」「發生南海問題的話,我會站日本這邊」「超過南海仲裁的判斷範圍,菲律賓不便發表言論」等。

然而,李淼的發文卻涌入了大量的留言批評,這則訊息本身也被微博官方刪除了,理由是「這則訊息違反相關法令、規則、政策,因此予以刪除」,李淼的微博有近23萬的追蹤者,在中國媒體界也算享有高知名度,她對此驚訝表示:「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甚至,裡面有許多不理性的留言,包括「我要打你,你等着瞧」「我要用牙籤把你砍頭」「一把刀殺死你」「這和其他的中文報導不同,而且CCTV沒有播報,肯定是捏造的」「把你吊起來毒打」「娼婦快去死吧」「你切腹吧」等,一些涉及人身攻擊的偏激言論。

中國方面的這種反應,不外乎是證明了杜特蒂的中國行是「完美落幕」,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被塑造成「親中反美」的「英雄」形象,因此不符合中國當局路線的言論和報導也會被刪除。

對中國來說,杜特蒂的「親中反美」當然對自己有利,可是「親日」的話,矛盾就產生了,很難自圓其說。其實,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外交手段,一律對外國的行動採二分法,非敵即友,這也是在中國社會裡普遍看到的現象。

杜特蒂的中國行在中國造成狂熱,但中國媒體對於他之後訪問日本一事,只有一些特定的報導而已,尤其是杜特蒂的親日言論幾乎都避而不談。 圖/路透社

在日本,雖然和天皇陛下的會面因爲三笠宮親王的逝世而取消,可是杜特蒂和安倍首相的首腦會議,以及之後與包括首相在內的少數人見面會談,總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受到高規格對待。 圖/美聯社

可是,即使是日本,這樣的二分法的傾向也相當明顯。

杜特蒂針對南海問題,一邊說「日本和菲律賓處於相同狀況,我會站在日本這邊」,可是提到具體對策時,卻又說「這是將來會遇到的問題,也是個很難的問題,不應該現在回答」,四兩撥千金避免正面迴應。

針對這樣的發言,富士晚報的頭條新聞標題是「南海問題 態度不一致」,而且不只是晚報。每日新聞則是「杜特蒂氏 機會主義者」,產經新聞「杜特蒂氏 發言缺乏一貫性」,朝日新聞「看不到誠意 對美合作不透明」等,對於杜特蒂的發言在邏輯上缺乏統合性,這是因爲對杜特蒂行動有所誤解。

的確,單是看臺面上的發言,或許缺乏一貫性。但是,即使杜特蒂沒有明說對南海問題「毫不在乎」,就菲律賓的國益來說,這並非目前的緊要課題,往後再解決或對應即可。首要之急,就是讓中國和日本的亞洲大國去競爭,杜特蒂唯一算計的就是經濟援助,就是如何讓中日兩國心甘情願掏錢出來,在某個層面上,這也是菲律賓國民的期望。

實際上,光是看金額的話,中國表示願意提供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數目相當可觀。今年9月,日本的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連)的會長訪中時,也只能夠見到最高指導部排名第七位的常務委員張高麗,縱使他們身爲經濟大國日本的代表,卻也無法見到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指導人,但是杜特蒂的中國行卻和他們一一會面,可見受到相當的重視。

在日本,雖然和天皇陛下的會面因爲三笠宮親王的逝世而取消,可是杜特蒂和安倍首相的首腦會議,以及之後與包括首相在內的少數人見面會談,總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另外也安排了和外相岸田文雄共度晚餐,還有參觀海上保安廳等,受到高規格的接待。當然,他也欣然接受了日本提供的50億日圓援助和警備艇,滿載而歸。

光是從外交成果來看,菲律賓國民對於杜特蒂的出訪當然是鼓掌叫好,成功地把中國和日本玩弄於手掌心,能榨取的油水一點也不放過。這次的訪中、日之行,菲律賓並沒有失去任何東西,當然包括美菲關係,因爲早在他出訪前就大放厥詞,激烈批判美國。

對杜特蒂來說,無論對象是中國或是日本,恐怕他沒有抱持任何特別的情感,身爲民族主義者的他,除了菲律賓之外,應該沒有其他喜歡的地方了。 圖/歐新社

杜特蒂去到中國,就說「中國纔是真正的朋友」「自己身上有華人的血統」等,講一些場面話。在日本,就說喜歡日本料理,表現出偏袒日本的姿態。他的外交手腕只能夠用「不擇手段」來形容,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完全毫不遮掩。

透過這次一連串的訪問,可以明確地說杜特蒂氏的「親中」和「親日」,只不過是「反美」的表現而已。

對杜特蒂而言,「親中」和「親日」是可以兩立的,以及「親日」和「反美」是可以並存的。可是對日本國內的部分人士來說,很難接受這樣的思考模式,因爲長期以來受到冷戰和日美同盟的影響而思考僵化。但是,對杜特蒂或是菲律賓人來說,要「親」誰「反」誰並沒有太大的衝突感,而且在亞洲也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不管是哪個國家,自己的生存與繁榮纔是至關緊要的課題。

菲律賓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5年,不過2800美元而已,和玻利維亞、萬那杜、不丹等國家並列。菲律賓南部或島嶼的經濟狀況還是非常嚴峻,杜特蒂優先考量的就是引入中國的援助,促進國內經濟的活性化和擴大地方開發,與其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當「美國的最佳夥伴」,還是選擇向中國靠攏更加符合國家利益,可以直接改善菲律賓每位國民的生活。

繼宣稱要停止美菲聯合軍演之後,杜特蒂在出訪日本前再度放話,說只要他掌權的一天,「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就別想繼續下去。圖爲反EDCA菲律賓民衆示威。 圖/路透社

美國爲了對抗恐怖主義,派遣特殊部隊到菲律賓南部,並且爲了建立對中包圍網進行共同軍事演習等,和菲律賓保持了軍事同盟關係。只是,和日本不同,菲律賓並沒有美軍經常性的駐留,屬於「沒有駐留的同盟關係」。另一方面,美國對菲律賓的經濟援助逐年遞減,作爲主要援助國裡面,2014年日本提供473.28百萬美元高居第一,美國不過才284.29百萬美元而已。

杜特蒂在打擊國內毒品時,對美國的公開批評做出反擊,說:「只會抱怨而已,連一丁點援助也沒有」。確實,中國在杜特蒂政權剛上任不久,就蓋了毒品勒戒所當作「禮物」,送給菲律賓。如果美國允許菲律賓以這樣的邏輯批判自己的話,等同於在國際戰略佈局上已經失敗了,如果菲律賓真的在亞洲的安全保障上扮演關鍵角色,就更應該要用心經營纔對。

其實,越是瞭解菲律賓的現況,就越無法用「親日」或「親中」這樣制式化思維去界定杜特蒂的外交立場,在貼標籤之前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

如果國際政治能夠簡單用「親」或「反」來明確劃分的話,未免也太輕視「外交」這一門學問了。 圖/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