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爭取公式入法 最低工資法今拚三讀
攸關千萬勞工權益的《最低工資法》草案今日表決;主計處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實質總薪資爲5萬3960元、年減0.87%,爲近7年首見負成長。(陳俊吉攝)
《最低工資法》4項保留條文重點
選戰倒數計時,攸關勞工權益的《最低工資法》草案12日送進立法院院會處理。雖然朝野政黨都同意儘早完成三讀,但朝野對勞工代表在審議會人數、最低工資參採指標等4項條文協商無共識,民進黨和在野三黨團都祭出甲級動員,預料將上演一場「表決大戰」。
現行基本工資調整是依據《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法律位階僅是行政命令,「原則上」每年第3季審議,僅羅列7類數據「應蒐集並研究之」,基本工資未必每年能調升。蔡英文總統2016年提出訂定《最低工資法》政見,將行政命令提升至法律,草案卻延宕7年才送進立院審議。
物價指數 納入應參採指標
勞動部2018年11月提出預告草案,2019年送行政院審查,因內容有爭議,在大選催化下,至今年9月21日才獲行政院會通過,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納入應參採指標,規定每年第3季召開審議會,勞動部設立研究小組,明定勞僱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者最高開罰150萬元。
立院初審時,朝野對最低工資審議會組成人數、參採指標、勞動部何時公開勞工薪資研究報告、違反《最低工資法》廠商能否參與政府採購等4點,無法達成共識,保留黨團協商,其餘照政院版通過,但朝野協商未果,留待今日院會表決。
對審議會組成人數,行政院版設21名委員,政府代表3人、勞資代表各7人、學者專家4人,但在野主張排除政府代表,增加勞方人數。國民黨團堅持勞方代表要9人,專家代表改3人。
藍營堅持 勞方代表增至9人
對於工資漲幅的參採指標,在野黨主張調幅不得低於CPI增幅,並要求納入公式,盼直接綁定。
國民黨、民衆黨也主張最低工資的年度調整幅度,不得低於CPI年增率,且不得低於前一年最低工資,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強調,修法是要保障實質購買力,而不是提高名目薪資。時力總召邱顯智並要求,勞工薪資研究報告應在審議會召開前公開。
時力黨團並主張,違反《最低工資法》廠商不得參與政府採購,獲得藍白響應,勞動部則認爲應迴歸現行法令。
對於最低工資應否訂出公式,各界看法不一。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過去曾討論要訂公式,但是這樣做會失去彈性,例如若規定只要物價調漲到「觸動機制」就要調漲工資,不利於僱主,反而可能造成勞工被裁員。
違規廠商 不得參與政府採購
臺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若最低工資要訂出公式,勞資雙方對公式的內涵會吵不完,很難達成共識,因此世界各國幾乎都沒訂最低工資公式。
不過辛炳隆說,雖然不訂公式,但要有參考指標,各國通常規定最低工資每年漲幅不得低於前一年的CPI年增率,這樣才能維持勞工基本生活,但要不要入法,可以討論。
民進黨團幹事長劉世芳指出,盼《最低工資法》儘早完成三讀,讓最低工資法制化,而非人治,再也不用受到政黨、勞資對立的因素影響。
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最低工資法》各界討論多年,社會大衆都有一定共識,雖還有4條保留條文,但各政黨看法差異不大,希望今日能走完最後一哩路。
許銘春說,這部法案除了提升法令位階,也完善審議機制、明確審議指標,未來審議工資時能夠更穩定地定期調整,保障所有基層勞工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