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急症照護逾700人 企業捐百套遠距設備賦能
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今年7月上路,至10月底已收案超過700人,網路取代馬路,讓醫療服務上山下海,有執行診所反應山上海邊連線不佳,電信業者今天捐贈百套5G遠距診療設備賦能。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今天在捐贈儀式表示,雖偏鄉有衛生所,但很難有專科醫師,尤其五官科與皮膚科醫師,但當地民衆確實有需求,甚至多數時候不是大病,卻要千里迢迢跑大醫院,從2019年起透過遠距會診,從臺東開始試辦,讓偏鄉民衆得到專科診療。
今天遠傳電信提供100套5G遠距診療在宅急症照護方案,包含建置於醫療院所遠距看診所需虛擬診間平臺、與在宅或照護機構遠端監測硬體設備,如血壓機、血氧機與體溫計等,捐給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臺灣社區醫院協會、臺灣居家醫療醫學會、臺灣在宅醫療學會等,盼將醫療資源送進15縣市、56個偏鄉。
臺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石崇良說,醫療障礙不只發生在偏遠地區,都會區失能者或長者因行動不方便,「去一趟醫院可能也如同在偏鄉般遙遠」,在不熟悉環境無法好好休息,甚至自體免疫力較差,在醫院可能受交叉感染影響,今年7月起推出在宅急症照護。
石崇良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計劃包含在家或機構對象,已有700多家醫療院所加入計劃,其中約500家爲基層診所,截至10月收案700多名患者,其中泌尿道感染、肺炎、蜂窩性組織炎爲主,9成6可以在家完成治療,所需照顧天數約5、6天,比醫院住院10天以上還要短。
石崇良說,在宅急症照護成功關鍵,不只是醫護團隊每天定期到家裡提供照護,還需要及時察覺病情變化,遠端監測硬體設備與虛擬診間平臺功不可沒,讓醫療團隊可以即時掌握個案生理變化,如果個案生理出現異狀,需要後送,將透過綠色通道住院。
石崇良表示,醫療機構建置遠端監測硬體設備需要不少金費,所以在宅急症照護計劃支付方式分爲論日支付跟論次支付,前者有每日護理費用與每日監測設備所需要費用,後者也有監測設備費用支付;另外,部分地方衛生局成立調度中心,提供醫療機構遠端監測硬體設備。
臺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陳家宏說,高齡社會都市和偏鄉都有在宅醫療需求,這顛覆過去面對面看診模式,醫療團隊確實需要適應調適,尋求安全感,讓醫療團隊可以有力量踏出醫療院所、走進患者家中,最重要的是遠距監控,即時看到生理數據,建立嶄新醫病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