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腸癌存活率達90% 維持「3大習慣」可預防+及早發現
大腸癌已蟬聯15年國人罹癌人數第一位,國健署建議民衆50歲以上者,每1至2年須作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同時國健署2020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仍爲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每年約有一萬多人新診斷爲大腸癌個案,並有超過五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可見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影響甚鉅。
國健署表示,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經過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而大腸癌的病因,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即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國健署說,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FI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糞便潛血檢查大多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
但國健署強調,糞便潛血檢查並非能百分之百檢測出大腸癌等病徵,所以當發現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詳細必要的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找出可能的問題。
至於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國健署建議維持三大習慣:第一是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第二是養成每天運動習慣;第三是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因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衆應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衆,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國健署呼籲,爲預防大腸癌,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民衆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於病徵出現時就即時處理,以避免持續惡化爲大腸癌,造成健康不可挽回的損害。若有問題可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