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AI面試:你“脫敏”了嗎

點開鏈接,一個身着職業裝的虛擬人形象出現在屏幕上,調試完設備,它開始提問:“請介紹一段你成功解決問題的經歷”“請分享一段你學習新知識的經歷”……每個問題後,面試者有30秒思考時間,之後開始錄製回答視頻,答題時間兩三分鐘,紅色的倒計時標誌在畫面上方閃爍。

2024年秋招期間,不少應屆畢業生遭遇了AI面試官。獵聘2024年10月發佈的《AI面試應用現狀與趨勢分析報告》顯示,近一年企業在獵聘·Doris上創建AI面試的次數同比增長448.2%,越來越多企業將招人的“一面”交給了AI。

對衆多應屆畢業生而言,AI 面試成爲求職路上的一道新關卡。應屆畢業生如何更好地應對AI 面試,叩開理想工作的大門?

遇上AI面試官

第一次面對AI面試官時,中國環境科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和金梅有些緊張,AI面試官讀了一遍問題,告訴她有30秒的時間思考,之後開始倒計時。

時間有限,和金梅來不及仔細思考,回答得磕磕絆絆。30分鐘後,AI面試結束了,她感覺自己發揮得不太好,“每個問題只有2-3分鐘時間作答,只有一次錄製機會,網絡也斷斷續續的”。

第一次和AI面試官面對面,和金梅感到有些不自在。她感到,“線下面試可以看得見表情、神態,言談舉止都比較自然,可以有更好的互動。但和AI溝通沒有這種感覺”。

除了受到網絡環境、設備的影響,不少應屆畢業生經歷AI面試時,感到“尷尬”“無互動感”“題目模板化”。

雖然AI面試官面帶微笑,西安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三年級學生張子凡(化名)第一次參加AI面試時,還是感到不舒服,“AI大多數時候表情都一樣,沒有真正的互動”。問題基本是“擅長什麼”“在團隊中起到什麼作用”等。他認爲,這些問題原創性較低,“回答也有模板可以參考”。

香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賈逸飛同樣感到AI面試“缺少互動和對話感”,“就像自己對自己說話”。在面對AI面試官時,“你不能回答設定問題以外的內容。面對真實考官,如果你覺得問題有難度或者不想回答,可以採用迂迴的方式,但面對AI你只能正面回答具體問題”。

也有同學對AI面試有不同體驗。在山東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四學生王衫(化名)覺得AI面試會讓她更放鬆,“因爲是機器人,不會追問太多問題”。

和金梅認爲,這種線上標準化的招聘流程比較節省時間。“通過AI面試,企業能對我進行初步瞭解,相較於線下面試,AI面試能節省時間等成本。”

爲了更好地應對AI面試,和金梅認真地做了攻略,瞭解AI會問到哪些問題,圍繞問題提前練習怎麼回答,幾場AI面試下來,她變得遊刃有餘。“習慣了,現在沒有以前那麼緊張,更放鬆。”和金梅參加了3次AI面試,都順利通過。

AI面試爲何火熱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於坤認爲,AI面試被廣泛應用,“根本原因在於用人方在招聘過程中對面試質量和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

於坤解釋,隨着AI技術不斷提升,AI面試官除了能夠對應聘者的語言表達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還能更加準確地捕捉應聘者表達方式、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重要信息,從而作出更加全面準確的判斷。

“相比真人面試官,AI面試官的標準更爲一致,可以有效避免真人面試官的主觀偏頗。同時,AI面試官的工作不受時空限制,沒有體力和情緒疲勞,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效率更高。”於坤說。

在“招人”這件事情上,AI真的可靠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指出,AI雖然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也面臨一些難以克服的侷限。

“AI在處理大規模、標準化的數據時具有較高可靠性,可以快速篩選候選人,排除明顯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選。但我們更需要AI選拔出最合適的人才,而不僅是匹配‘符合最低標準’的候選人。”瀋陽表示,人才的潛力和軟技能,如領導力、情商、學習能力等,都難以通過算法量化,而這些恰恰是優秀人才的核心特質。同時,訓練AI的模型是基於過去的數據,可能導致舊有偏見的固化,忽略新興領域對人才多樣性和創新能力的需求。

對於AI面試官的“死板”和“模板化”問題,瀋陽分析說,這表面上似乎源於技術尚未成熟,實際上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涉及技術設計、商業邏輯與人性需求之間的矛盾。

“AI面試官的設計初衷是高效篩選候選人,而非提供‘人性化’的互動體驗。算法的核心目標在於優化招聘過程的時間和成本,因此它的關注點集中在硬性條件匹配、標準化評估與過濾機制上。這種設計導致對複雜、細膩的人類情感和非線性回答的忽視。”瀋陽說。

瀋陽提醒,AI面試的廣泛應用帶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數據偏見、技術濫用與隱私風險、技術依賴等。未來提高AI面試水準,需要在效率提升與人性化關懷之間找到平衡,將AI的效率優勢與人類情感洞察力相結合,真正實現技術與人性的雙向賦能。

“人機協作”凸顯自身優勢

爲了幫助畢業生更加得心應手地與AI面試官對話,不少高校上線AI模擬面試指導。

2024年3月,中國人民大學自主開發設計的智慧職業發展中心平臺正式上線,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進行AI面試(模擬)。“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的面試場景,與AI面試官進行一對一面試訓練,結束後可以查看AI生成的多維面試報告,進行復盤。”於坤介紹。

對於畢業生提及AI面試時的尷尬、不自在等問題,於坤認爲,通過大量練習,同學們可以對這種新的面試形式“脫敏”,進而更加關注面試本身。可以在互動內容、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情緒情感、聲音聲調等方面,儘可能呈現出更好的自己。

瀋陽建議,面對AI面試官,大學生不僅需要展現自身能力,還需要理解AI的工作邏輯,運用“人機協作”思維,勇於迎接挑戰,穩定發揮自身優勢。

他表示,AI面試官通常遵循標準化的邏輯和評價體系,瞭解這些規則是與其溝通的第一步。此外,與其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利用AI工具協助提升自我,比如利用AI工具優化簡歷,突出崗位相關性。“大學生們還要了解,AI面試官通常更注重文字和語音,大學生可以作一些調整,比如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和語氣,展示自信與適應能力,讓AI通過語音分析感知到你情緒的穩定性”。

他認爲,AI尚無法全面感知人的情感、價值觀和軟技能,大學生在回答時不僅要描述技能,更要表達自己的動機與價值觀。此外,在對話時應保持冷靜,掌握時間節奏。“AI解析回答通常需要短暫的時間,在每段回答後稍作停頓,可以給AI更多分析時間,同時展現出自己的從容。”

“在這場人與機器的博弈中,勝出者不是工具本身,而是能夠駕馭工具、賦予其人性化價值的人。”瀋陽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