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則手有餘香 中國人道主義援助展現大國擔當
5月8日,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20週年慶祝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幹事柯邱鳴出席了相關活動並祝賀中國在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的尊嚴,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期待同中國在物資與資金支持、緩解衝突地區人道主義危機、人員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展開合作,共同促進國際人道事業發展、增進各國人民福祉。
5月15日,紅十字紅新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應急及基礎醫療和人道援助項目(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之敘利亞項目啓動儀式在敘首都大馬士革舉行。中國再次向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本批援助將包括建設衛生診所、分發食品籃等,共計惠及約7萬名敘利亞民衆。
兩則新聞,是中國與各國和衷共濟、守望相助的生動寫照,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中國是首批加入《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的國家之一,中國人道主義援助既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也爲當前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和穩定性。
扶危濟困,顯人間大愛
災難緊急援助是中國人道主義援助一項重要內容。在自然災害應急救援中,中國反應迅速,動員多方力量參與,匯聚資源,形成合力,中國救援隊伍和救災物資往往是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的。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發生7.8級地震,中國國際救援隊最早到達重災區併成功營救出了3名倖存者,對590餘人進行了救治。2022年,太平洋島國湯加海底火山島“洪阿哈阿帕伊”大規模噴發,掀起巨大海嘯,中國政府立即行動,派遣飛機與艦船攜帶共計1400餘噸救援物資馳援。2023年2月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發生,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向土耳、敘分別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包括派出救援隊、提供救災物資和現金援助等。
一次次的中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不僅僅帶去了物資,更帶去了希望和兩國人民之間的那份真情厚誼。中國援助始終堅持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強加於人、不開“空頭支票”三原則,成爲中國與世界人民風雨同舟、並肩前行的見證。
止戈爲武,傳和平之聲
因各類局部衝突導致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是中國人道主義援助必須面對的挑戰。中國始終盡己所能協調各方,保障當地民衆的生存權,緩和局勢,推動對抗衝突向和平發展轉變。2021年8月阿富汗政局突變,中國及時伸出援手,向阿富汗民衆累計提供約1.23萬噸大米和小麥緊急糧援。巴以衝突爆發後,爲緩解加沙人道主義災難,中國提供多批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包括食品、藥品、醫療用品和糧食等物資及現匯。同時,中國呼籲推動加沙立即實現全面、可持續停火,支持巴勒斯坦成爲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支持恢復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權利,重啓“兩國方案”,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中國累計向蘇丹、黎巴嫩、柬埔寨、利比里亞等國家和地區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7萬餘人次,先後派出維和警察2700餘人次,參加了約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
中國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既遵守《聯合國憲章》和聯大決議,恪守人道、公正、中立和獨立原則,又根植於本國的文化基因和國家品格,彰顯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副主席吉勒·卡爾博尼耶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表示,中國是全球多邊行動和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重要參與者,“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充分發揮大國作用。”
珍視生命,守健康之門
醫衛援助,是中國人道主義援助一大重點。中國是世界唯一一個長期無償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派遣醫療隊的國家,在人類醫療衛生合作史上樹立了典範。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首支援外醫療隊以來,中國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餘人次,援建醫療衛生設施共130餘所,臨牀重點專科中心25個,填補技術空白數千項,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培養醫療人員10萬餘人次。而青蒿素抗瘧援助項目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大醫衛貢獻,截至2022年中國已實施各類抗瘧援助項目300多個,累計提供青蒿素藥品數十億人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就有約2.4億人口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
2001年以來,中國逐漸加大對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體系的參與度,2004年中國建立了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2018年成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2014年3月西非多國爆發埃博拉疫情,中國向受災地區提供四輪援助,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派出專家和醫護人員累計超過1000人次。2020年以來,中國助力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長、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截至2022年4月已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數千億件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2億劑疫苗,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醫療專家組,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分享疫情防控經驗。
絲路同行,築發展之橋
中國對外援助在輸血的同時注重加強受災國的造血能力,幫助其早日迴歸自主發展道路。中國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相互協同,積極推動全球共同發展。中國聚焦“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援建骨幹通道、關鍵節點的重大戰略性項目。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新國際機場、東灣快速路、海水淡化廠,孟加拉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的道路、橋樑、隧道,中老鐵路配套移民安居村、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道路及基建修復,非洲、拉美多國的機場、港口升級擴建,都滲透着中國援外人的辛勤和汗水。
而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項目,尤其是菌草、青蒿素、雜交水稻、魯班工坊等則成了優質的對外援助品牌。菌草技術目前已經推廣至100多個國家,被當地民衆譽爲“幸福草”“致富草”,特別是廣泛解決了當地女性就業問題;雜交水稻技術爲解決全球糧食短缺作出了重要貢獻,莫桑比克使用這項技術之後,每公頃水稻產量從1.5噸提升到8噸;魯班工坊爲合作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據統計,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120多個國家安排2000多個援助項目,建立80多個經貿合作區,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培訓各領域人才10萬餘人,使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中國的對外援助與發展合作始終堅守着自己的理念和原則。充分考慮受援國實際需求,積極對接受援國發展規劃,注重增進各國民生福祉和“造血”功能。在“受援國提出、受援國同意、受援國主導”的原則基礎上,不斷加強同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交流,積極探討開展三方合作。
“贈人玫瑰則手有餘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人類命運休慼與共,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的人道主義事業盡責。中國將始終用行動和真誠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展,增進世界人民的福祉。
(熊哲 田贇宗)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