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草場守護生態家園
近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片冰天雪地。在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原書記廷·巴特爾家的草場上,牛兒悠閒地吃着草,沒有受到寒冬影響。
“我家的牛膘肥體壯,草場的草完全夠用。近來市場上肉牛價格低,但我家的牛價格並不低,主要還是得益於少養、精養。”廷·巴特爾說。
年近70歲的廷·巴特爾紮根草原50年,當了40多年的嘎查帶頭人,將豐富的經驗講授給周邊牧民,推行草畜平衡理念。
“草原是我們的家,牧民離不開草原。”在廷·巴特爾心中,草原不僅是廣大農牧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維護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既要生態,也要增收,廷·巴特爾平時就愛琢磨,很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蹄腿理論”。
“養1頭牛4條腿,養5只羊20個蹄子。20個羊蹄比4只牛蹄,對草原的傷害更大,收益卻趕不上。”於是廷·巴特爾決定把羊換成牛。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全嘎查牧民開始“減羊增牛”,走出了一條草原增綠與牧民增收的雙贏之路。
前些年,牛羊肉價格高,有的牧民爲了多掙錢,不顧草場承載力盲目擴張養殖數量,結果草場出現退化。“牛羊肉價格高時,牧民認爲養得多掙得就多。實際上,薩如拉圖雅嘎查的不少草場位於渾善達克沙地北緣,過度放牧肯定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不少牧民還揹着貸款,冬季購買草料也要花很大一筆錢。”廷·巴特爾說。如今很多牧民的觀念已經轉變,認識到草畜平衡纔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向牧民講授科學養殖,成了廷·巴特爾退休後最重要的事。每年,他有200多天都在農牧民培訓中心免費給牧民講課。“每節課內容都不一樣,而且授課內容要接地氣、可操作。”廷·巴特爾說。
“‘蹄腿理論’很奏效,以前我養了200多隻羊,100多頭牛,現在只養牛,收入也沒減少。”牧民雲亮說,如今嘎查大多數牧民也和他一樣,少養、精養肉牛,自家草場草料能自給自足,免去了購買草料的貸款壓力。
業餘時間,廷·巴特爾喜歡攝影。“丹頂鶴、狍子、鴻雁、天鵝等各種野生動物經常光顧我家草場,我用鏡頭記錄下來,就是想讓大家知道,生態環境改善,會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好。”廷·巴特爾說,他和老伴在草場累計種了1萬多棵樹,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讓草原變得更綠,讓牧民的生活變得更甜蜜。”廷·巴特爾說。 (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