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羅娃犀利質問:美國鎮壓大學生的時候,歐盟怎麼不發聲?

隨着俄烏衝突引發歐洲的地緣局勢動盪,俄羅斯周邊的一個小國家也陷入劇烈動盪,它就是格魯吉亞。

曾經的格魯吉亞和俄羅斯關係並不友好,甚至爆發過沖突,但在調整對俄政策後,雙邊關係和國內一直保持穩定。此次俄烏衝突爆發後,格魯吉亞也沒有下場摻和,並拒絕成爲西方世界的“第二戰場”。

尤其是在烏克蘭反攻失敗之後的處境,格魯吉亞就刻意和西方國家保持距離,避免烏克蘭戰敗之後,自己重蹈覆轍。

格魯吉亞的做法也很簡單直接,那就是出臺《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最大限度削減其他國家對該國的干預。全球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干涉他國內政,這項法案中的“外國”指的顯然就是美國爲首的西方陣營。

這種赤裸裸的防範意識讓西方國家臉色有些難看,不僅強烈反對格魯吉亞出臺該法案,還試圖在該國掀起格魯吉亞版的“廣場革命”。

據環球網16日報道,第比利斯市市長卡拉澤表示,當前針對格《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的抗議活動,和烏克蘭2014年爆發的抗議事件類似,有充足證據證明有外部勢力直接參與抗議活動,企圖在格魯吉亞“發動政變和革命”。

卡拉澤強調,格魯吉亞不會烏克蘭化,不允許任何人在該國開闢“第二展現”,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不能成爲格魯吉亞的主人。

2014年,美西方在烏克蘭掀起“顏色革命”,徹底顛覆了烏克蘭的民選政府,還解散了維持治安的“金雕部隊”,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迫流亡海外。

隨後西方扶持了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上臺,烏俄關係急速惡化,在之後就是澤連斯基作爲繼任者,將烏克蘭帶入亡國滅種的處境。

現在烏克蘭的敗局幾乎已經註定,格魯吉亞也掀起類似的“廣場革命”,和當年的烏克蘭危機如出一轍。

在大國博弈之間,格魯吉亞想要置身事外,但這並不是它說了算的。

不過西方想要搞垮格魯吉亞也沒那麼容易,既然該國沒有摻和俄烏衝突,那就是對俄羅斯釋放善意的國家,是友好名單一列,美歐想顛覆格魯吉亞政權,俄羅斯自然要出面對抗。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發出質問,如果歐盟呼籲格魯吉亞當局“確保公民的抗議權利”,那麼歐盟也應該採取一致的態度,也呼籲美國、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當局確保公民抗議的權利。否則歐盟的呼籲將被視爲“以政權更迭爲目的干涉國家內政”。

扎哈羅娃提到的美國、亞美尼亞近期都爆發了激烈的抗議活動。

美國主要是全國數十所高校,學生們支持巴勒斯坦,抨擊拜登政府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支持內塔尼亞胡的“種族滅絕罪行”。然而美國警察們卻暴力鎮壓,逮捕近3000人,其中還有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但歐盟方面對此沒有絲毫意見,外交全程靜默。

亞美尼亞則是因爲亞阿衝突問題,該國總理帕希尼揚同意和阿塞拜疆劃定新邊界,拱手讓出爭議數十年的納卡地區,這讓亞美尼亞國內的民衆羣情激憤,要求帕希尼揚辭職,歐盟依舊對此視而不見。

現在格魯吉亞只是出臺不讓外界過多幹涉該國的法案,就遭到歐盟的強烈反對,這雙標嘴臉真是無敵了。

事實上,雙標已經成爲西方政客們的“本能”,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會用這種“明牌”的外交手段。這或許會爲自己爭取利益,但最終削弱的還是西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