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X饒達仁 智慧載具飛速發展 無人機應用前景廣闊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右)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左)到《科技543》節目中,分享無人機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數位轉型學院/提供
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無人載具逐漸成爲未來交通與物流產業的核心推動力量,無人機作爲其中的重要一環,已在全球各大領域嶄露頭角。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特別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簡稱工研院機械所)所長饒達仁到《科技543》節目中,分享無人機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
饒達仁表示,工研院機械所自他接任以來,便將智慧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與智慧載具(Intelligent Mobility)作爲研究主軸,目標是透過系統整合與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智慧載具的發展涵蓋無人車、無人機與未來的人形機器人,這些技術不僅涉及多種專業領域,也需要跨部門、跨法人的密切合作。
在無人機的發展中,饒達仁強調,機械所的任務是開發中大型無人機,並且聚焦於提升無人機的承載能力與續航時間。工研院機械所的目標是能夠發展能夠承載超過25公斤,甚至達到100公斤的無人機。
未來無人機將不僅僅應用於民間的物流、巡檢等領域,隨着技術的成熟,更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應用正在逐步推展。例如,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農業自動化,透過精準灑水和噴灑農藥來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此外,無人機在太陽能發電場中的應用也逐漸受到重視,能夠迅速發現設備故障並執行緊急處理。又如可應用於森林火災監控與消防支援、建築物清洗、電塔檢測等領域,減少人力風險並提高工作效率。
儘管無人機前景光明,但饒達仁也強調了目前面臨的法規挑戰。由於臺灣在無人機飛行的法規上相對保守,許多創新應用實驗還有許多限制。饒達仁分享了一個實例,工研院與臺電合作進行電塔清洗測試,但因申請流程繁瑣,該測試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得以展開。他呼籲政府應加速無人機法規的制定與健全,創造更靈活的實驗場域,讓臺灣的無人機技術得以加速落地。
此外,饒達仁也強調建立國家無人機聯盟的重要性。透過政府、產業、研究機構的協作,臺灣已經具備成立「無人機國家隊」的潛力。工研院目前正與多家無人機廠商合作,推動無人機零部件的在地化生產,並計劃將臺灣製造的無人機推向國際市場。這一系列的措施不僅能降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還能強化臺灣在無人機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展望未來,饒達仁希望無人機技術能在臺灣更加廣泛應用,並加速人才培養的步伐。他指出,無人機產業是一個相對年輕的領域,人才缺乏是目前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工研院正在與多所科技大學合作,培育無人機相關專業人才,期望透過教育與產業合作,打造完整的無人機生態系統。
在專訪中,詹文男也與饒達仁就臺灣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瓶頸與挑戰,以及如何打造完整的無人機產業生態系統,進行深度探討。想了解無人機產業未來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專訪的完整內容,請造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aXW1pqS-o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左)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右),分享無人機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前景。數位轉型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