盞盞“金燈籠” 照亮致富路

近日,日喀則市謝通門縣仁欽則鄉夏麥村果蔬種植合作社的燈籠果又迎來豐收。

望着那綴滿枝頭的小果,村民格桑旺久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燈籠果學名叫毛酸漿,又名姑娘果、金燈果、錦燈籠等,味道酸甜可口,富含多種維生素、果酸和礦物質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2019年4月,謝通門縣仁欽則鄉夏麥村村民格桑旺久在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的建議和協調下,正式前往黑龍江省學習燈籠果種植技術。

對格桑旺久來說,黑龍江是一個陌生之地,對燈籠果種植技術更是一竅不通,這次旅途充滿挑戰又蘊藏機遇。

“在黑龍江的一個多月裡,我收穫滿滿。”格桑旺久回憶,在黑龍江援藏工作隊的精心安排下,他深入黑龍江省海倫市共合鎮的田間地頭,拜師於當地種植能手,系統學習了燈籠果的種植、培育及銷售等技術。

回到家鄉後,格桑旺久立即投入到試種工作中。儘管夏麥村的海拔、氣候、土壤等條件與黑龍江省截然不同,但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種好燈籠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4個月辛勤耕耘,試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燈籠果總產量達到1200斤,實現了3.26萬元的盈利。

後來,爲了進一步推動果蔬種植業發展,黑龍江省援藏工作隊提供了78.1萬元的資金支持,成立了夏麥村果蔬種植合作社,還提供技術指導與培訓服務,有效推進了技術升級和人才培養,爲後續的規模拓展與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格桑旺久介紹,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合作社有6名員工,5座標準化的種植大棚,每棚面積達400平方米。“我們不僅專注於燈籠果種植,還創新引入了黃西瓜、青椒、西紅柿、香瓜等一系列特色農產品。”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過去的5年裡,果蔬種植合作社平均每年收入達14萬元,實現了穩定的增長;累計實現勞務帶動16人,人均年增收1.5萬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資助了3名大學生;合作社還以慰問金形式,向困難戶傳遞了深深的關懷與溫暖……

格桑旺久深知,這一路上的成功離不開黑龍江援藏工作隊與謝通門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故鄉人民的深情厚意。這種支持不僅讓他的創業道路越走越穩,更堅定了他以實際行動回饋家鄉的決心。“只有將個人的發展與家鄉的繁榮緊密相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年,格桑旺久還承接了謝通門縣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範園內24座現代化大棚的種植,這讓他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