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並非虛言 北京選擇武統的三種情形
很多人會用「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來形容當前兩岸關係。與之相伴的是越來越高的武統聲浪,以及越來越頻密的軍事動作,而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推動臺灣走向實質獨立,讓武統越來越成爲臺灣未來很可能要面對的即時威脅。上期本刊已從戰略層面深度剖析,指出能不能避免武統實現和統,最終取決於臺灣。本期封面故事,我們以公開資料和政治情勢爲依託,從戰術維度進行細緻沙盤推演。
在解決臺灣問題上,實現和平統一是北京的第一選項,但它同時也堅決不放棄使用武力的選項。2019年年初,《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的場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對臺講話,其中核心內容便是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但習近平同時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是北京對臺灣問題的一貫態度。那麼,什麼情況下大陸會選擇武統臺灣,武統的觸發條件又有哪些?從歷史、現實和法律層面講,三種情況下大陸政府可能會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武統的三大觸發條件
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分裂國家法》是北京在2005年3月14日通過的,一部專門針對防範臺獨的基本法律。
據此可以獲知,北京選擇武統臺灣的第一個觸發條件便是: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也就是說,一旦臺灣獨立現實發生,北京將對臺採取武力手段。那麼,「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有哪些呢?例如,臺灣當局現在直接公開宣佈獨立,或發生「獨立」公投等情形,以及美國對臺灣進行外交承認等,這些情形的發生都可能觸發武統條件。從北京的角度來講,任何讓臺灣走向獨立的動作,都是不能容忍的紅線。
觸發武統的第二個條件是——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從目前來看,這一條件至少包括以下情形:第一,臺灣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雖然這一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極低);第二,臺灣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第三,臺灣重啓核武器研製;第四,臺灣島內有外軍部署時。前三點相對很容易理解,關於第四點,基本可以確認,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或將臺灣作爲美軍飛機的起降與補給基地,或美軍在臺灣部署飛彈或反飛彈系統,大規模出售或租賃攻擊性武器給臺灣,以及美國將核武器重新部署臺灣,都很可能觸犯北京畫下的武統紅線。就在稍早前,有關美國軍機進入臺灣領空的消息,上演了「羅生門」,國軍空軍司令部及國防部則兩度否認該事件,其中的敏感性和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是武統的另一個觸發條件。也就是說,在和平統一沒有希望的時候,北京將採取武力手段統一臺灣。但何謂「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是十分模糊的概念,其實類似於「北京擁有最終解釋權」的概括式條款。
如果說能否實現和平統一取決於臺灣的選擇,那麼,在上述兩大武統觸發條件之外,何時武統臺灣,則取決於北京。雖然臺灣對此很難接受,但這就是現實。直白地講,只要兩岸一日沒有實現統一,而且沒有達成和平統一的共識、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就屬於「完全喪失」的範圍,北京就隨時可能採取武力方式統一。或者也可以說,兩岸分裂已超過70年,延誤這麼長時間而未能解決的格局,若還不能突破,那就必須承認「機會不大」了(因此觸發武統條件)。
武統離臺灣有多遠?
無論是和統也好,武統也罷,中共的態度是,臺灣問題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前文所提習近平對臺講話中,他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說明他有志於在任內實現臺灣的統一,即便無法完全實現,也至少要確立「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在臺海兩岸分治70年,結束武力對抗40年之後,北京致力於實現臺灣統一的工作已經啓動,統一臺灣已經提上中共的政治日程。
目前,和平統一最大的問題在於:北京根本找不到和平談判的官方對象,同時在臺灣內部也缺乏支持統一的政治共識和民意基礎。習近平2019年初拋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繡球——願與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但近兩年來,兩岸關係依舊處於停擺狀態,民共兩黨並未就此進行任何談判,蔡英文政府反而利用修法等方式,阻斷了臺灣在野黨、或民間團體與對岸就「兩制臺灣方案」進行談判的合法性。沒有和談,自然不會有和平統一,這就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表象。那麼,擺在臺海的可能,就唯有武統這個單一選項。
另一方面,臺灣問題,從來都不僅是兩岸之間的事。在兩岸分治70年的歷史上,發生過三次臺海危機。名曰臺海危機,實則是中美之間針對臺灣問題的較量。今天台灣武統迫近,臺海戰雲密佈,美國依然是關鍵因素。爲了壓制中國崛起,川普(Donald Trump)掀起貿易戰,對中國大陸全方位極限施壓,中美關係正處於數十年來最不穩定的時期——雖然沒有惡化到全面脫鉤的地步,其實早已拉開全面對抗帷幕。臺灣一旦真正成爲中美角逐的「戰場」,中方可能會在政治上居於被動,要避免這種情況和其他風險,搶先阻斷臺海事態發展的不利走勢,就成爲北京的必然選擇。近幾個月來,中美都加化了在臺海周邊的軍事力量,本區域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不可能不升高。
在10月23日舉辦的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大會,習近平重提美國「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的歷史,並稱「絕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一旦發生這樣的嚴重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在實現國家統一的歷史使命上,習近平這位「紅二代」出身的強勢的政治家,有着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抱負,以及堅定的決心和魄力。上述講話意味着,美臺如果在臺灣問題上突破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紅線,北京將像抗美援朝一樣不惜一戰。
毫無疑問,就算是美國新一屆總統選舉有了結果,民粹和激進的川普被替換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大局卻難以改變。相較於川普的「瘋狂」,更爲理性的拜登(Joe Biden)對中國大陸而言短期內可能是利多。但對於臺海局勢,中方不會讓國家的統一日程受制於誰是美國總統。當然,如果川普連任,武統可能會很快發生,因爲川普會繼續握着臺灣牌不放,臺灣也一定會越來越靠向美國,期望北京坐視不管,絕對是一種幻想。相較於川普,拜登對臺灣問題可能不會太過激進,失去依憑的臺灣當局或許也不敢走向觸發武統的極端,甚至會重新回到模糊立場,但臺海的局勢不會因此而趨向緩和,因爲北京已經在推進統一,臺灣無法走回拖延政策的老路,中共已經沒有耐心參與這種政治遊戲。事實上,臺獨不會因爲美國的態度而停止,表面的收斂根本無法再有說服力。中共今天追求的是實質進展,包括達成統一協議,啓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實際討論。。
中美的結構性矛盾不會因爲民主黨上臺而發生變化,衝突將持續升級,爲了打壓、遏制中國,美國仍會主動或被動地挖掘臺灣的地緣價值。但統一既已提上北京的政治日程,而「和統」的條件在臺灣又已基本喪失,因此武統的風險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隨着時間而加速積累。如何避免這種對臺灣最不利的災難性局面產生,臺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尤其是民進黨與總統蔡英文必須冷靜思考,負起責任。
《多維TW》月刊0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