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自動駕駛發展不是消滅工作,而是創造新工作
作爲人工智能落地進展最迅速的場景之一,全球各個經濟體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硝煙從未散去。很多新形勢下的現狀與問題、機遇和挑戰一直被大家所熱烈討論,但自動駕駛對傳統業態帶來的不僅是顛覆,更是升級和重塑。縱觀人類歷史,每一次技術革新都伴隨着生產力的巨大飛躍。然而,歷史上不乏因舊有利益集團的阻撓而錯失發展良機的例子。自動駕駛作爲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同樣引發了關於就業和生計的爭議。但事實證明,新技術的誕生並非消滅工作,而是推動產業升級,創造更多新崗位。首先要看清楚未來,我們可以看看汽車剛剛出現的時候,電動蒸汽,這兩種汽車的數量遠超過今天用油的汽車數量,我們知道那個歷史階段燃油車的使用效率要大大超過另外兩種,很快燃油汽車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歷史首先告訴我們這個問題,哪一種效率更高,哪一種技術在汽車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看看機遇和挑戰。在中國成爲最大汽車出口國的當下,全球自動駕駛也在上演着暗流激盪的產業競賽。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將人從疲勞中解放出來,讓人可以從事更多創新創造的服務業工作崗位。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創造高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近日,英國《自動駕駛汽車法案》(下稱《法案》)獲得王室批准,爲自動駕駛產業在英國的發展建立了全套的法律框架。英國政府稱,《法案》爲自動駕駛車輛2026年在英國暢行鋪平了道路,並將釋放高達420億英鎊的行業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英國,此前德國、日本等多個傳統汽車製造國早已經針對自動駕駛立法,並從國家戰略層面實施產業部署。在中國,國家和企業大力扶持自動駕駛產業。一方面,是因爲自動駕駛特別是高級別自動駕駛作爲智能化和“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將對汽車產業變革帶來顛覆性變化,使汽車從機械式交通工具加速向智能化終端及人類生活“第三空間”轉變,以全面智能化、信息化使人們的出行生活更加安全、舒適、便捷。另一方面,隨着自動駕駛的逐步推廣,龐大的用戶羣體、多種多樣的使用場景,也將衍生出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大數據,從而影響汽車產業鏈的重塑、商業化變現方式的轉變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中,數據不僅會爲車載智能化功能的優化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也會對汽車的設計、製造、銷售、使用、售後及全生命週期管理模式帶來顛覆性變化,並有望拉動或誕生相關的細分領域成爲新的盈利增長點,如汽車全生命週期管理,以及維護、性能檢測、服務、備件、回收與再利用、金融、信用等。在產業鏈重塑過程中,自動駕駛將是核心和樞紐,發揮重要作用。自動駕駛發展正如火如荼,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自動駕駛示範區正在向城市全域拓展,這一舉措不僅能使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也能引領汽車產業商業模式創新,並重塑產業生態。以百度的蘿蔔快跑爲代表的自動駕駛企業就已經在北京、重慶、深圳、上海、武漢五個城市開展車內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示範運營和測試。以武漢爲例,在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和升級的當口,自動駕駛作爲新質生產力,爲武漢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了助力和支撐。尤其是隨着百度蘿蔔快跑機場接駁、跨江擴區以及部分路段7*24出行服務的開通,自動駕駛成爲武漢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不管是熱門景點還是日常通勤,“打無人車,逛大武漢”已經成爲武漢獨特的人文景觀。不僅僅是武漢市民,打無人車也成爲外地遊客來武漢旅遊必打卡的項目。毫無疑問,無人駕駛這一黑科技已經成爲武漢的城市新名片。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爲眼下和今後的重要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2024年,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自動駕駛作爲人工智能賦能汽車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既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賽道,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在國家部委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試點、車路雲“一體化”等試點密集推進的當下,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和產業化進程正在加速。作者:發改委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張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