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印度拒入RCEP有損國際信譽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由東協十國所發起,並原本預定結合與東協已建立立自由貿易協定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印度、澳洲與紐西蘭六國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原本希望透過東協曼谷峰會敲定所有相關條款,以利達成初步協議,但因印度有所異議,因此讓原期待進程落空。
東協各國原來還希望將RCEP簽署日期延至明年2月,提供印度相當時間,透過雙邊協商來解決其對中國大陸所產生疑慮;但在上週,印度提出多項新要求,整個打亂協商進程,因此讓其他共同參與協商國家認爲,新德里顯然未能認真務實處理問題,亦未能就其關切事項對症下藥,所以態度開始轉變,對印度失去耐心不再願意假以辭色。
北京對於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向來就是態度積極立場堅定毫不保留;而東協各國其實經常借力使力,運用中國大陸作爲與日本或南韓等其他貿易強權協商交涉之談判籌碼。西方媒體經常聲稱東協希望將印度留在RCEP,以避免整個運作不會受到北京主導,其實這種過分高估印度經貿實力說法。
基本上,許多國家就是未能認清在RCEP架構下,東京與首爾纔是具有影響北京發言地位之要角;新德里會在談判接近收尾階段另生枝節,提出其他要求條款,其實就是被西方媒體誤導,過分高估本身經貿實力與談判態勢所致。所以到最後東協各國統一對外發言時所顯示基調,其實就是劃定最後期限,印度要自行考慮是否要把握時機,坦白說就是擺明新德里不過是可有可無之雞肋。
▲印度會在談判接近收尾階段另生枝節,提出其他要求條款,其實就是被西方媒體誤導,過分高估本身經貿實力與談判態勢所致。圖爲莫迪參加2019年東協峰會。(圖/路透)
因此莫迪在此種情況下,不得不又找北京作爲代罪羔羊,聲稱印度擔憂中國大陸將會以廉價貨品傾銷印度,擴大貿易逆差,因此不得不放棄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管新德里以北京作爲下臺階,但對比其他國家表達堅定立場,在完成草案法條初步審查後,紛紛宣稱預計將在明年簽署協定,就可以理解新德里確實缺乏左右全局之經貿實力。
國際社會各項談判發言地位都必須基於本身實力,RCEP本身系由東協所發起,整個議程亦始終是由東協所主導,其他參與協商對象其實都相當尊重東協所表達出之集體意志,因此要將RCEP視爲由北京所操弄,根本就是未能掌握整個事態發展始末。
在過去七年間,所有參與協商16國不斷相互溝通,共同會議亦不知凡幾,新德里到最後關頭再另提要求,想要下棋將軍手法操弄議程,到最後狼狽棄子認輸,顯然是白花七年時間一事無成,這種國際談判水準,以及掌握議題發展進程能力,才真是有損國際信譽,讓印度在國際社會威望又再度扣分。
不過究竟RCEP真正運作後,能夠發生多大沖擊與效益,恐怕還是要等到其真正運行上路後才能看出。不過當初國內在解讀RCEP與TPP兩個自由貿易機制時,將TPP誤認爲由美國所領導,對抗由北京所主導RCEP本來就失之偏頗。等到川普上臺主動退出TPP,而其他11個經濟體在安倍倡議,改成CPTPP繼續協商,儘管其進程雖不若RCEP般順利,但兩者之間本就互不相斥,倒也不必攀比對照。
自從發生前述變化後,當前政府究竟要何去何從,彷彿就喪失方向,到現在也沒有整理出任何頭緒。對外貿易是臺灣保持競爭力與生存命脈所繫,但若是不積極參與加入此等自由貿易體制,最後成爲世界貿易化外之地,這可是比政治上變成亞細亞的孤兒更爲可怕!
►「零邦交」以後臺灣如何顧主權?
►看更多【張競】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