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兩實控人被列爲被執行人 面臨公司控制權不穩定風險
近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張小泉實際控制人張國標及張樟生、富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富春控股”)、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張小泉集團”)等多方新增被執行人信息,涉及執行標的超過1.29億元,立案時間爲2024年3月13日。作爲中華老字號,張小泉近年來飽受“斷刀”爭議,受此影響,公司2022年業績腰斬,2023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77.41%。不過,在3月13日的調研中,其表示2023年四季度環比三季度已有不錯的恢復。
股權質押均爲場外質押
據瞭解,張國標爲張小泉前任董事長,與現任董事長張樟生爲兄弟關係,兩人共同持有富春控股100.00%股權。而富春控股間接持有張小泉母公司張小泉集團99.998%的股權,因此,這兩人爲公司最終控制方。
2月8日,張小泉曾公告稱,經中信證券覈查,張小泉集團質押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觸及平倉線,但由於其所持有的股份尚處於鎖定期,因此張小泉集團質押的股份不存在通過二級市場被平倉的風險,但是存在被強制執行或凍結的風險。
截至公告披露日,張小泉集團的股權質押均爲場外質押,如果因爲對應的借款不能按期歸還等原因,導致質押股份被強制執行,可能面臨公司控制權不穩定的風險。截至覈查意見出具日,張小泉集團持有的佔張小泉總股本比例48.67%的股份還在質押中。
針對此次被執行事件是否會對公司控股權產生實質影響,新快報記者兩次致電張小泉董事會秘書處,但電話均未能接通。截至3月15日收盤,張小泉收報11.10元/股,較去年同期下跌約24%。
公開資料顯示,張小泉品牌始創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然而,正因其歷史悠久,所以在後續傳承中該品牌也曾引起多方爭奪併產生糾紛。
2007年,富春控股集團創始人張國標將“杭州張小泉”收歸旗下,但相關品牌糾紛並未止息,後其又於2014年收購了“上海張小泉”,自此之後“張小泉”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品牌整合,並繼續作爲老字號主營刀剪業務。
刀具質量問題屢遭詬病
2020年,張小泉的招股書曾披露,2017年張小泉的營業收入爲3.41億元,淨利潤爲4884.16萬元,而到了2019年,其營業收入漲至4.84億元,淨利潤也漲至7230.07萬元。
招股書還提到,張小泉產品依賴OEM(代工)。以2019年數據爲例,張小泉銷售剪具2706.14萬把,刀具509.94萬把,套刀剪組合178.12萬套,總計銷售數量爲3394萬件;而同期公司自主生產家用剪682.4萬把、服裝剪121.4萬把、刀具529.23萬把,自主生產總量共1333萬把。對此,張小泉也承認OEM生產對公司具有重要性。然而,2021年其上市後,年報中就再未披露自有產量和OEM產量的比例。
近幾年,張小泉因其刀具質量問題飽受詬病。2022年,有消費者使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後刀面斷裂,事件引爆網絡,張小泉業績大受衝擊。2022年,張小泉實現營業收入8.27億元,同比增長8.75%,但歸母淨利潤僅爲0.41億元,幾近腰斬。2023年前三季度,張小泉營收淨利雙降,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減少13.78%;實現歸母淨利潤927.18萬元,同比下降77.41%。
3月13日,張小泉在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公司2023年四季度環比三季度已有不錯的恢復,特別是去年“雙11”等電商購物節,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具體數據可屆時關注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
■新快報記者 張曉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