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新劇又爆了,這一次比《狂飆》還狠!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他是誰》

文丨舊故麻袋

今年2月,香港名媛碎屍案攪得輿論人心惶惶,兇犯在短時間內被抓獲,整個事件的溯源也相當清晰,這得益於當前刑偵技術的先進,刑偵手段的多樣。

而幾十年前,這樣一件惡性案件的偵破是相當不易的,特別是在缺少證據、缺少線索、缺少證人的前提下,更是困難重重。

有好多案件橫跨幾十年纔有突破,甚至有些案件至今仍然沒有突破口。

比如白銀案,從1988年到2002年,兇手14年間有11名女性慘遭殺害,被稱爲中國版“沉默的羔羊”,直到2016年,犯罪嫌疑人才被抓獲,2019年才被執行死刑。

比如南大碎屍案,1996年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一名女學生被殘忍殺害,兇手爲毀屍滅跡,將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發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真實案件,一直是影視取材的天然源泉,但這麼多年過去,這些駭人聽聞的案件鮮少有出現在國產懸疑作品的改編上,不知道是不敢還是不許。

唯獨這次,央視出手,犯罪懸疑劇《他是誰》不僅真的拍了“白銀案”,甚至還把全國的幾個大案、要案、懸案都雜糅到了一起,案件之間環環相扣,看得人提心吊膽,懸疑氛圍直接拉滿。

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劇本肯定是硬核的沒話說,但想要拍出好的效果,光靠劇本是不夠的,還得看班底夠不夠硬,畢竟要撐起這樣一部犯罪懸疑大作,導演和主演,必須得都靠譜才行。

導演鮑成志,名字有點陌生,但監製丁黑,大家卻並不陌生,因爲《警察榮耀》,丁黑導演被大家熟知,而鮑成志則是《警察榮譽》的聯合導演,所以在導演監製層面,大家可以偷着樂了,絕對的品質保障組合。

男主張譯,近幾年,張譯不是在演警察,就是在演警察的路上,屬實勞模,電影電視兩頭開花,口碑蹭蹭蹭往上漲,稱他爲“實力派一哥”也毫不爲過,前腳《狂飆》餘熱尚存,後腳《他是誰》的熱度也是飆升超快。

女主陳雨鍶,雖不多見,但面孔不生,讓人記憶最深刻的角色是劇版《唐人街探案》裡的鋼牙妹殺手,眼鏡一摘,誰也不愛。人狠話不多,裝得了柔弱,也揮得動砍刀。

在《他是誰》中飾演狠角色“大姐大”聶小雨,年輕時差點被罪犯侵犯殺害,幸得衛國平(張譯 飾)所救,所以心心念念衛國平。

後因哥哥聶寶華(趙陽 飾)成爲黑惡勢力之首,聶小雨也成了人人見之後怕的“大姐大”。

另一主演丁勇岱,老戲骨+實力派,他是《琅琊榜》中的樑帝、是《人世間》中的周志剛、是《功勳》裡的彭德懷……由他出演的角色個個深入人心,在《他是誰》中飾演公安局局長顧衛東,與衛國平亦師亦友,爲人雷厲風行,剛正不阿。

硬班底+好劇情,《他是誰》不火都難!

雖然張譯一直在演警察,演公安,即使在短期內演了兩個同類角色,表演形式也並不相同。

年輕時的安欣是無知者無畏,因爲被保護的很好,所以他急於證明自己,後來的安欣因爲隊友相繼的離去和背叛,變得圓滑世故,僞裝自己。

但衛國平恰恰相反,脾氣火爆,尖銳執拗,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禮貌是不可能有的,敢和領導叫板,敢跟專家對着幹,你以爲他這虎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可他幾十年如一日,年輕時啥樣,年紀大了還是啥樣。

都說到這兒了,咱就來聊聊這劇吧!

《他是誰》開場就把時間拉回了1988年,第一幕便是一場連環兇殺案。

兇手作案時間選在雨夜,作案對象選擇年輕女性,作案手法統一:對被害人進行性侵,然後割喉殺害,由於是雨天,現場遺留線索被雨水衝得一乾二淨,公安機關想要找出相關線索難於登天。

此時的衛國平剛入行,還是個啥也不懂的愣頭青,第一次出現場就因出糗,被警隊其他人嘲笑。

某天雨夜,衛國平和隊友陳山河外出巡邏,正好遇上行兇現場,慶幸衛國平及時趕到,兇犯並未來得及侵害被害人,但被害人一時間情緒失控,拉着衛國平不放,只有陳山河一人追着兇手過去。

等衛國平趕到時,陳山河正好被歹徒揮刀割喉,這一瞬間發生在他眼前,衛國平只能抱着隊友,看着兇犯逃之夭夭。

轉眼,八年過去,時間來到了1996年。

此時的衛國平已成長爲有經驗的資深刑警,並且已經當上了寧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三大隊隊長。

但當年的連環兇殺案,又叫“八八案”至今未破,隊友死在自己眼前的陰影也始終揮之不去,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衰弱,睡不了覺,只能整夜整夜的看案件檔案,以至於他對檔案室裡所有的案件都爛熟於心。

“八八案”的兇手每年都會犯案,可在1992年之後便銷聲匿跡,不知所蹤,也沒有任何線索,這個案件,就是衛國平心頭的一根刺,只有抓到兇手,才能告慰死去的隊友,才能平復內心的煎熬。

然而,一邊“八八案”還沒着落呢,另一邊就發生了更慘絕人寰的碎屍案。

碎屍案同樣發生在雨夜,雖然屍塊經過高溫蒸煮,很多線索無法查找,但法醫仍然可以判斷被害人死前有被割喉,雨夜+割喉,衛國平很自然的就將這起碎屍案和“八八案”聯繫在了一起。

兩起案件到底有沒有關聯還尚且未知,但劇中警方和兇犯的鬥智鬥勇,可謂讓人過足癮,特別是警方尋找碎屍案的屍塊,那叫一個細緻,從第一份屍塊被發現,到後面屍塊被陸續被找到,每次都會特意顯示時間和找到屍塊的內容,雖然只是電視劇,但這緊張感,完全不輸真實案件。

而且屍塊是在垃圾堆被發現的,所以可以確定有一部分屍塊會出現在垃圾廠。爲了快速找到屍塊,衛國平帶着他的小分隊要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翻找,這是一場重頭戲。

垃圾廠臭氣熏天,爲了找屍塊,要一堆堆仔細翻查,工程量之大,想想就讓人害怕。

除了垃圾廠,通過靈敏的直覺,發現兇手曾把屍塊丟棄到荒郊野外的排水渠,衛國平不僅要下排水渠摸查,還得整個埋頭進污水仔細查看。

找到後,無論是稚嫩刑警還是資深刑警都逃脫不了生理反應,忍不住嘔吐。

1996年的中國,街道上還未裝上監控,DNA檢測還未普及,衛國平只能靠錄像帶來學習國外先進的偵破手段。

衛國平這樣的老刑警,勝在直覺和經驗,所以當省裡來了指點江山的教授專家後,衛國平是一個字都不想聽,因爲專家教授的經驗統統來自課本和理論,放到現實案件中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還會因爲他們的胡亂指點,導致查找案件相關線索時無人可用。

就像衛國平主張找屍塊,因爲屍塊纔是案件的重點,而專家教授則主張全市盤查,將兇手逼出來,所以最終導致衛國平找屍塊的大工程無人可幫,顧局最後不得不找電機廠的工人來幫忙。

老刑警的經驗樸實,但管用,在衛國平查找屍塊的追蹤下,不僅找到了被害人的頭顱和臟器等重要線索,順便還破獲了另一起案件,救了一個人。

說回案件本身,那個雨夜,作爲觀衆我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雨夜,女人,公交車,兇犯是跟着女人上的公交車,然後跟着女人下的車,在女人回屋折返與公廁途中,有被兇犯抓住,但這個女人最後逃了魔爪,回到了家中躲藏。碎屍案的關鍵,不知道是不是這個人。

而還有一個,得知自己的跟蹤後,機智的叫了出租車,當觀衆都爲此鬆口氣的時候,她卻沒上出租車,本可以避免被傷害的,但錯失了機會,才被兇犯逮個正着。

現實生活中,在這種危機關頭,即便沒事,也應該坐上出租車,去外面兜一圈,找個朋友一起回來。

衛國平視“八八案”爲心病,所以任何人質疑他對“八八案”的敏銳度,他都會爆炸,但也正因爲這樣,也很容易因爲太在意這個案件導致思維定視,忽略掉其他細節,甚至會有造成冤假錯案的可能。

劇中沒有一個人是真的想和衛國平對着幹的,衛國平的“死對頭”四隊隊長宋哲,雖然辦案能力不行,還喜歡抱大腿,但他是最理解衛國平的,把可能親手審出真相的機會讓給了衛國平。

一開始看不上衛國平的吳政委,從未質疑衛國平的辦案能力,卻因爲看到衛國平死磕“八八案”,才更希望他能明白不能一條路走到黑,不能被細節矇蔽雙眼。

《他是誰》從某種層面,開闢了國內犯罪懸疑劇新的道路,更血腥、更硬核、更細節,對真實案件做到了完美還原,讓觀衆瞭解了這些真實案件背後的錯綜複雜,而不再是隻有網上那些細碎傳言。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雖然時間會過去,但正義永遠不會缺席,希望真相或早或晚都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