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謝幕」
張勇退,楊利娟進。
作者 | 芭芭拉
出品 | 科技人物
一則張勇卸任海底撈CEO的消息,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這位餐飲巨擘身上。
不久前,海底撈剛發佈盈利警告,在2021年全年預計虧損38億至45億。自2018年上市以來,海底撈在2018年至2020年這三年間合計盈利約43億元,2021年上半年也仍處於盈利狀態,這意味着在海底撈短短半年裡幾乎賠光了之前的所有淨利潤。
張勇在此時退位,不免讓人聯想是爲海底撈之前的虧損“買單”。
這兩年,海底撈的日子“不太好過”。去年海底撈關閉了300家經營狀況未達預期的門店時,就已經有了虧損的跡象,但如此大的虧損額是令大家沒想到的。
最近,海底撈又因爲給顧客標記信息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從一個人人追捧的網紅餐廳到盈利下滑大規模關店,海底撈上市後的日子如同坐過山車,張勇這位曾經的新加坡首富,其人生也隨着海底撈這艘大船沉浮。
一、海底撈“失速”,張勇“失控”
海底撈今天的虧損局面,源於張勇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的錯誤決定,2020年受疫情影響,整個餐飲行業都不景氣,在線下客流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張勇卻認爲是擴店的好時機,只要等疫情過去很快就能回本。
於是海底撈在2020年新增544家門店,2021年上半年又新開299家,然而疫情並沒有在張勇預計的9月份結束,而是一直延續到現在。
瘋狂擴店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人員短缺,有經驗的管理人員更是匱乏,因此一些沒有達到店長任職資格的員工也被推到了臺前,擴張之前晉升店長需要50多個認證,之後只需要20多個就能上崗。
海底撈的營收也沒有達到預期,核心指標翻檯次數從2019年平均每天的4.8次降到了2020年的3.5次,到了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進一步降低,僅爲3次/天。
事實證明張勇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也毫不避諱自己的失誤,在媒體面前坦言確實是盲目自信了,並且承認在21年1月才意識到問題,3月才做出反應。
張勇還說“自己在擴張的時候很慌,以前店很少,可以親自管理,每個店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管理崗位的情況也都瞭如指掌。現在不行了,有些很嚴重的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
無論是缺斤少兩的毛肚,還是未徹底消毒帶有大腸桿菌的筷子,或者是藏有塑料片的烏雞卷,這些食品安全問題讓海底撈一次又一次陷入輿論的旋渦。
此前,曾有人投訴海底撈某一家餐廳有空缺位置卻讓顧客在外等候,海底撈對此迴應的是值班人員調休,人手不夠,爲了讓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優質服務,才關閉了部分區域,但很多消費者並沒有買賬。
爲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海底撈在2021年11月啓動了“啄木鳥計劃”,關閉了300家經營不達標的門店,除此之外,還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來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的良好,並重新啓用2018年之前的大區管理體系,但因管理疏忽造成的負面新聞給海底撈的口碑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海底撈在之前的財報中也正視了管理短板和應對能力不足的缺陷,董事會以及管理層也曾舉行20多次會議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但遺憾的是並沒有找到可行的方案,主打服務優勢的海底撈在人員匱乏的情況下嚴重影響了顧客的消費體驗。
在海底撈危機四伏時,其他品牌伺機而動,比如巴奴推出“服務不過度,樣樣有講究”的新宣傳語與海底撈正面對決,並且主打毛肚這個特色,試圖在產品上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周師兄也不甘示弱,用大刀腰片這個菜品搶佔市場。
除了這些更偏川渝地區口味的火鍋品牌,一些相對小衆的粵式火鍋撈王和海鮮火鍋七欣天也前來參戰,試圖在火鍋市場上分一杯羹。
此外,在行業平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下,海底撈的優勢也被弱化,想要逆風翻盤,前路艱難。
二、帥才or將才
張勇曾是被幸運眷顧的人。他並非一踏入社會就走上了創業道路,技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拖拉機廠當電焊工人,在這裡他一待就是六年,在拖拉機廠工作的這六年裡,張勇不斷的尋找商機,第一次是買撲克機,因爲中途被騙走了一部分錢,只能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創業他看上了汽油生意,但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這兩段經歷讓張勇意識到投機取巧是行不通的,於是就踏踏實實的做起了小火鍋的生意。
僅用了半年時間,張勇就賺了一萬元,而且遇到了現在的妻子舒萍,兩人墜入愛河後曾短暫關閉了火鍋店。
後來張勇夫婦和朋友施永宏夫婦拿出8000元啓動資金重操舊業,又做起了火鍋生意,這一次,張勇沒掏錢,憑藉管理經驗佔了25%的股份,並取名海底撈。
在火鍋店遍地的四川地區,想要用口味征服消費者並不容易,張勇另闢蹊徑,決定用服務打動消費者。無論是給客人擦皮鞋還是給顧客送一些零食,海底撈的服務體貼入微,遠遠超過了火鍋店的基本服務水平,也正是如此,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底撈在2018年成功在港上市,張勇夫婦的身價也一路飆升。招股書披露同時張勇夫婦加入新加坡國籍一事也被揭露,在19年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中,張勇更是以138億美元的身家成爲首富。
張勇在之前的採訪中表示加入新加坡國籍是爲了企業能獲得更長久的發展,更是爲了讓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做充分準備。其實張勇背後的潛臺詞也不難理解,相比中國50%的稅率,新加坡則要低很多,個人所得稅不超過20%,公司所得稅不高於17%,並且還有一系列優惠的稅收政策。
2020年4月,張勇通過公司內部郵件宣佈,自己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5月他的創始團隊便減持套現15.6億元,因爲配售總量小,他的創始團隊依舊擁有海底撈絕大部分股權,公司經營並沒有受影響。
張勇是個能領兵打仗的將才,卻不是一個運籌帷幄、可以調派所有資源的帥才。在海底撈風頭正旺時,它的內部管理曾被外界津津樂道。
上下同欲,心悅誠服則是張勇管理企業的兩個內核。
上下同欲就是通過商業行爲去建立共同的目標,即保持利益的一致,而不僅僅是老闆與員工簡單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這個做法倒也簡單,就是從淨利潤裡抽取一定的比例作爲獎金髮給員工,以達到激勵的目的。
心悅誠服則是讓員工一起討論合理的流程制度,並且能從內心真正接受,那麼他們自然就會全情投入,在行爲上也會有出色的表現。
張勇管理的高明之處還體現在員工的入職與離職,入職前,高於同行的薪資能夠吸引不少的人才,就職時良好的福利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減少人員流失,就職超過一年的店長離職還會有8萬元的補償,店長以上級別的員工離職給的更多。
除此之外,海底撈還對高級幹部實行限高令,用積分制來尋找組織內部的高潛力人才,鼓勵他們輪崗或者內部創業爲自己的晉升鋪路。用張勇的來說,這個措施可以把觀察時間拉長,等着急用人的時候,能夠真正甄選出真正做事的人。
憑藉這套管理體系,在很長一段時期,海底撈都曾是同行爭相學習的對象,但疫情期間逆勢擴張不僅讓張勇那一套管理法則失效,還給企業帶來了鉅額虧損。
三、張勇退位,海底撈會好麼
3月1日,海底撈發佈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張勇卸任CEO,並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接替海底撈CEO職位的,是被外界譽爲“最牛服務員”的楊利娟。
楊利娟與海底撈結緣還要從張勇說起,早年楊利娟爲了幫家裡還債,在簡陽的一家飯店當服務員,她的勤快利索吸引到了來店裡吃飯的張勇,那時候海底撈剛成立不久,張勇想挖她過去但被拒絕了,後來她的老闆去了其他城市,她才跳槽到海底撈,彼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來到海底撈之後,她的機智與魄力深受張勇的賞識,在19歲的的時候就成爲了海底撈簡陽第一家門店的經理。在海底撈任職的超27年的時間裡,楊利娟一路從服務員到店經理再到執行董事,海底撈上市時,作爲COO的楊利娟也在敲鐘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的“啄木鳥計劃”正是由楊利娟全面負責的。此次人事調整,43歲的楊利娟作爲首席執行官將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推進。36歲的李瑜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38歲的王金平出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他們兩個將協助楊利娟的工作,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率。
海底撈在發佈盈利警告後換帥,新任CEO楊利娟以及年輕化的管理團隊無疑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根據啄木鳥計劃,在平均翻檯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可想而知未來海底撈將會走的更加節制。
擺在楊利娟面前的,不僅是亟待重塑的內部管理體系,還有急需拉昇的業績。
參考資料:
1.張勇卸任海底撈CEO,“最牛服務員”接棒|獵雲網
2.張勇卸任海底撈CEO!淨利預虧或達45億,“最牛服務員”楊利娟能否拯救?|21世紀經濟報道
3海底撈業績下滑,張勇迴應:我對趨勢判斷錯了,現在看確實盲目自信|職業餐飲網
4.張勇:海底撈的底層邏輯|復旦商業知識
5.海底撈張勇:想讓員工爲公司拼命,你必須先學會談錢!|創業華人新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