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數位化 清朝帳簿、珍稀古籍全球都可看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爲保存珍貴文獻,將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動五千餘件文獻的數位化與建檔。圖/朝天宮提供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創建清康熙33年,已有300多年曆史,廟方保存一萬多件文物,包含5千多件紙本文獻,爲保存珍貴文獻,廟方今與國家圖書館簽訂合作意向書,將文獻數位化與建檔,公開在國家圖書館的線上資料庫,與全球共享珍貴歷史。

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表示,朝天宮每年香客逾七百萬人,至今保存超過一萬件文物,包括清光緒皇帝御賜給笨港天后宮的慈雲灑潤匾、清道光26年全臺最早的進香旗、全臺唯一的21幅陳玉峰繪製佛教水陸掛軸、超過百件日治時期的子弟戲服等,堪稱全臺廟宇的民間故宮。

在這些文物中,紙本文獻粗估有5千餘件,包括珍稀古籍《昭應錄》、清同治年間神明會帳簿、明治年間北港朝天宮大修的改築契約、大正年間至今的完整廟務紀錄、北港朝天宮診療所資料等。

爲保存珍貴文獻,朝天宮將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動五千餘件文獻的數位化與建檔,未來將所有文獻公開在國家圖書館所建置的「臺灣記憶」線上資料庫中,讓全球共享珍貴的數位資源。

國家圖書館方人員今天到朝天宮瞭解珍貴文獻的保存狀況,雙方今天已簽訂合作意向書,最快今年(2024)第三季即可看到部分成果公佈。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爲保存珍貴文獻,將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動五千餘件文獻的數位化與建檔。圖/朝天宮提供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爲保存珍貴文獻,將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動五千餘件文獻的數位化與建檔。圖/朝天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