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再利用 加值二次鋰電池處理技術

根據3C產品及電動運具的銷售額推估使用汰換週期來計算,預估至西元2025年,臺灣每年將有1100公噸之廢二次鋰電池排出。爲使金屬資源能留在國內,發揮價值,汰役鋰電池有價金屬資源高值再利用,提前佈局與研發,環保署自3年前即積極推動與工研院之合作。

可藉由充電重複使用的鋰電池稱爲二次鋰電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生命週期長與低放電率,被廣泛應用在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含手機、相機、筆記型電腦與平板等);近年電動運具(含汽機車、自行車)與大型儲能設備的動力均高度仰賴鋰電池的供給。鋰電池中含鈷(Co)、鋰(Li)、鎳(Ni)、錳(Mn)、銅(Cu)等有價金屬資源,臺灣產業所需皆仰賴進口。隨着電動運輸工具大力推動下,帶動鋰電池市場蓬勃發展,原材料需求量持續升高。

據環保署統計,110年二次鋰電池(含電動汽機車、3C產品及含二次鋰電池商品)之回收量約600公噸,佔整體廢乾電池回收量約15%。尤其聚焦電動車累積總量已8000輛、電動機車累積銷售量50萬輛的百萬電動車市場,環保署預估,西元2025年臺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年約1100公噸,目前我國6家處理廠處理量能每年約2200公噸,屆時足以處理排出之二次鋰電池。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王嶽斌指出,過去國內技術在破碎處理後,含有價金屬的正負極混合粉大部分輸出國外,剩下「黑粉」僅能作爲鍊鋼輔料,每公斤只有80元的價值,但在此技術的精密分選與純化處理後,其中的氧化鈷目前行情每公斤800元是原來10倍,且隨着國際需求與產地政經狀況,預估價格會波動的越來越快、越來越高。氧化鈷可作爲電池與化工原物料,重新回到鋰電池的製造,不僅將有價資源留在臺灣,更是高值循環再利用,落實循環經濟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