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反人類的單踏板要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最近湖南株洲的一起車禍引起了廣泛關注,造成了 6 死 7 傷的局面實是令人悲痛。
事件中肇事車輛被追尾後突然加速,撞到了 6 輛電瓶車,看着很像是一緊張把油門當剎車了。
而很多人知道,之前就有不少事故是因爲單踏板模式才誤踩油門的。
而此時,一些網友也已經將矛頭指向了單踏板模式。
正巧的是,前幾天中信部再次公開徵求了《乘用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
這次的二次徵求意見稿,相比之前的舊版本,主要是對禁止單踏板完全剎停的規定做了補充。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事。
爲了方便小白觀衆理解,我們這裡先簡單瞭解一下什麼是單踏板模式。
我們知道,傳統自動檔燃油車主要有兩個踏板。
右邊這個叫加速踏板,要加速你就踩這個,鬆開後車輛會依靠慣性繼續滑行一段距離。
左邊這個叫制動踏板,要減速、剎車你就踩這個。
而新能源車也是兩個踏板,它的基礎功能跟傳統燃油車一樣。
但是很多新能源車都支持電力再生制動系統(也叫能量回收),這會讓加速踏板多出一個擡起減速的功能。
這是因爲這種車在擡起加速踏板後,電機會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車輪上的動能轉化爲電能重新充進電池,同時使車輛減速。
如果這個回收電力的強度開得比較高,完全鬆開是可以實現剎車的。
這樣啓動和剎車就都可以在加速踏板上完成,制動踏板就很少用到了,因此這個功能也被民間稱之爲單踏板模式。
這個模式是一把雙刃劍,優點是可以在減速的時候回收電力,提高續航。
並且在下坡的時候車子還能化身爲“坡力發電機”,此時車輪就像發電用的風車一樣,電量越跑越多。
像重工業用的新能源礦卡,就是上山的時候用電,下山的時候利用坡度充電,非常環保。
同時因爲機械剎車片的使用率也被減少了,保養成本降低。
很多電車也是仰仗這個功能纔能有宣傳的續航,他們往往是此模式的忠實擁躉者。
可是,這個模式的缺點也是致命的。
回收電力提供的制動性能只能滿足常規的剎車場景,一般鬆開加速踏板提供的減速度能達到0.3g 就算調教比較激進的車型了。
而遇到緊急情況時,急剎的減速度一般需要達到 0.7g 以上。
很顯然,在急剎時你依然需要踩下制動踏板。
而且這種用法還很難改變,因爲如果將鬆開踏板的剎車力度增加到急剎一個級別,那就更容易讓人暈車了,畢竟一擡腳就急剎,你受得了嗎。
不光是急剎,特斯拉在以往的推文中也描述過,此功能也可能會受到剩餘電量、溫度等情況影響。
因此這個功能並不算真正的單踏板模式,在必要的時候依然需要踩下制動踏板。
這意味着兩個踏板都具備剎車功能,而且是一個擡起剎車,一個踩下剎車,操作完全相反。
這是一個巨大的邏輯陷阱,緊急情況時到底腳下的踏板是踩還是鬆,很容易使人判斷力下降,大腦空白。
馬路上危急情況就是與死神賽跑,你的反應每慢一點,車輛都會多衝出去一段距離。
你就說這個模式反不反人類吧。
而未來可能會實行的新規,就針對這一邏輯陷阱進行了改進。
下面是舊版本的描述。
簡單地說,新規下車輛鬆開加速踏板後依然可以減速,但不能剎停,想剎停,必須使用制動踏板。
這樣便沒有了兩個踏板都能剎車的邏輯陷阱,且大大增加了剎車踏板的使用率,降低犯錯率。
而這次 9 月的最新版本,可能跟很多人想的有點不一樣,它對比 5 月份的版本實際上是放鬆了限制。
首先,對於鬆開加速踏板不能剎停這一規範,增加了“在默認工作狀態下”的描述。
也就是說這次稍微留了點後門,比如駕駛員依然可以通過特定的設置實現鬆開加速踏板剎停的操作。
這對於已經習慣單踏板模式的車主可能是一個好消息,但果子作爲路人的角度,希望車廠別再去引導用戶開啓單踏板模式吧。
然後就是對電力再生制動系統的設置進行了規範,如果車輛處於非默認設置時,還要有光學信息提示駕駛員目前處在的狀態。
而最後一點,可以理解爲在外力因素或有危險的情況下,鬆開加速踏板是可以剎停的。
除了對特殊工況下的補充,這一塊可能還考慮到了緊急制動等安全功能會有剎停的需求。
避免限制單踏板模式的同時把智駕的某些應用場景也一刀切了,比如問界 M9 的自動緊急制動功能。
這一版總體來說會更有彈性一些,沒有采用一刀切策略,可以避免一些摁下葫蘆起了瓢的情況。
而果子認爲吧,這種單踏板實現電力再生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過渡技術,終究會成爲歷史。
隨着電力再生系統的不斷髮展,目前已經能做到踩剎車也能電力再生。
這種技術叫串聯式再生制動系統(CRBS)。
簡單地說,當你輕踏制動踏板時,車輛將優先啓動電力再生制動功能,實現減速的同時回收電能。
只有當制動踏板踩到特定深度時,傳統的機械剎車系統纔會介入,進一步完成剎車動作。
由於這種功能需要硬件支持才能實現,因此那些不支持的車型是不能通過軟件更新實現的。
像特斯拉目前的車型都不支持 CRBS 技術,還反向 PUA 用戶單踏板模式更好用,屬實是倒反天罡。
好在目前國產新能源車 CRBS 技術的搭載率已經相當高,等新規執行後,相信使用單踏板模式的用戶會越來越少。
畢竟工具的終極目的是爲人服務,如果它的操作確實不符合人類的操作邏輯,那就應該改進,確保先進的功能和安全並存。
參考資料:
工信部、特斯拉公衆號、小鵬公衆號、百家號、百姓關注
編輯:葉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