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大事,關乎A股後續走勢!
文 | 付一夫
本月中旬,2023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此次會議備受世人關注。
所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是一個與二十國集團(G20)類似的組織,亦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且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最早是1989年由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發起成立。經過多年發展,如今APEC的成員數量已發展至21個,雖然不足全世界國家和地區總數的1/10,但經濟體量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
APEC成立的初衷是建成一個其成員就有關經濟問題交換意見和促進經貿合作的論壇,主要討論與全球和區域經濟有關議題,成員間採用自主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合作方式,不存在法律約束力。早期的APEC每年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研究成員間的合作事宜,不過隨着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進一步深入與拓寬,部長級會議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於是逐漸演變爲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形式並延續了下來,成爲固定機制。此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就各成員共同關心的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並在重點議題上達成廣泛共識,通過一系列成果文件,作爲指導各成員間下一階段合作與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都是各國領導人之間私下會晤的絕佳時機。而即將舉行的舊金山APEC會議,最具焦點性的事件莫過於中美兩國元首的深度會晤能否實現。
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以及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大國,中美兩國的關係堪稱是當今世界最爲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也是影響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的關鍵因素,因而中美兩國元首每次在APEC上的會晤都備受矚目。
近年來,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中美關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亦是在不斷升級。儘管去年11月的巴厘島峰會上,兩國元首在會晤與深度交流後,達成了諸多共識,讓中美關係得到了階段性緩和,但今年年初,中美關係又因某些突發性事件而再度緊張,間接導致今年9月兩國元首未能在印度G20峰會上會晤。也正因爲如此,APEC會議才更被人們寄予厚望,而美國方面更是頻頻示好,拜登在公開場合聲稱“期待能在APEC會議期間能與中國元首會晤”。
客觀地講,美國的確具備同我國改善關係的迫切意願和現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點:
其一,美國緩解通脹壓力需要中國。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進口需求的持續增長一直都是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的重要驅動因素。從下圖中可以看到,2020年起美國進口價格指數接連走高,並且與CPI表現出極強的正相關關係。而造成美國進口物價持續飆升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貿易戰,尤其是考慮到我國曆來都是美國日常消費品的重要進口國,對我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顯然是推升了美國家庭的消費價格水平。一份來自美國國會貿易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顯著導致美國物價上漲。從這個角度看,倘若美國能夠同我國改善關係,並削減關稅帶來的影響,不僅可以緩解美國通脹壓力,還可以爲美聯儲貨幣政策進一步打開空間。
其二,美國採用的“打壓”措施愈發難以奏效。
從外貿角度看,受美國方面諸多“小動作”的影響,中美貿易近來有所下滑,不過近幾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推動我國外貿增長方面扮演着越來越爲重要的角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前者的負面影響;而在科技方面,雖然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仍接二連三地製造事端,但近期我國在芯片等領域的突破令世人驚歎,同時也讓美國意識到通過“小院高牆”來圍堵我國是難以實現的,如果一味打壓,反而可能會對本國科技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其三,美國在很多領域仍難以擺脫中國產品依賴。
經過多年發展,中美兩國經貿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所謂“脫鉤斷鏈”並不現實,而且美國對於我國產品依然存在結構性依賴。比如,美國在進口方面需要我國的日用消費品、零部件、機械設備等;而在出口方面,美國的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同樣需要中國市場的消化。
其四,中美關係緩和有助於防控美債流動性風險。
近兩年,美聯儲持續加息並大幅收緊流動性,從而加大了金融系統風險累積的可能性,此前美債流動性風險已出現外溢跡象,顯然是給美國方面敲響了警鐘。而我國擁有超過8000億美元的美債儲備,在美國利率持續上升的背景下,我國繼續持有美債對於保持收益率穩定至關重要,爲此美國有足夠的意願和動力來改善中美關係,以此來防止市場上美債供給的大幅度增加,繼而造成美國的流動性危機。
事實上,今年6月份以來,中美關係已經有了明顯的緩和跡象,這從一系列事件中即可窺見一斑:
例如,美國多名高級別官員相繼訪華,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商務部長雷蒙多、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等等,充分表現出美方同我國接觸溝通的意願依舊強烈;
9月下旬,中美雙方更是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分別由雙方相關部門副部長級別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進一步顯示出中美關係的改善;
到了10月底,美國交通部宣稱自11月9日起,允許中方航司將中美往返航班數量從每週24班增至每週35班,若美方航司對等增加航班,則中美航班每週有望增至70班,進一步釋放出積極信號;
10月底以來,我國同樣接連派出高級別官員訪美,同美國高層及各界人士進行了深度交流,並提出了“重返巴厘島,通往舊金山”的主線。
基於上述種種,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次舊金山APEC會議將會爲兩國關係止跌回穩、尋求合作空間、管控分歧風險、防止衝突升級提供重要機遇,倘若兩國元首會晤成真,無疑將會讓所有人對於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改善有了更多的期待,甚至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也可以在謹慎的基礎上,保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這對於兩國人民乃至國際社會來說,都是歡欣鼓舞的好事。
那麼,A股又將會如何表現呢?
從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中美關係的波動變化一直都反覆影響着A股走勢,尤其是對於外資的決策起到了很大的擾動作用。不過按照歷史經驗,一旦兩國關係企穩改善,外資便有更多的信心做多A股,繼而轉爲持續淨流入,考慮到北向資金對於A股的較大影響力,在其淨流入期間都會衍生出一波大級別上漲行情。
以去年11月份爲例,經歷了巴厘島峰會中美元首會晤交流並達成一系列共識之後,北向資金便開始了對於A股長達5個月的持續淨買入,在此期間上證指數從2885點一路上漲至將近3400點,信創、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板塊輪番大漲。而後隨着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A股也隨之震盪下行。
如今又到了中美元首可能會晤的關鍵時間點,若是真的如市場預期般向好,那麼歷史是否會重演?後續A股又是否會迎來新一輪的大級別上漲行情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