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光 |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脈相承
70年前,面對熱戰的慘痛浩劫和冷戰的分裂對峙,中國領導人首次完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成爲開放包容、普遍適用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70年後的今天,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中國又給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從中國倡議擴大爲國際共識,從美好願景轉化爲豐富實踐,是新形勢下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好的傳承、弘揚與昇華。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外交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展現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和爲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世界情懷,體現了中國與世界的積極互動。
順應世界發展的時代要求
在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促進全人類發展與進步,始終是各國不懈探索的重大命題。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發展的時代要求。
近代世界體系的形成源自西方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並由此形成了以資本主義大國爲中心、以廣大殖民地和發展中國家爲外圍的不平等結構。這種結構的終極目標是爲中心國家的資本積累和政治統治服務。這不僅導致廣大殖民地和發展中國家長期處於依附地位難以實現自主發展,而且中心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周期性戰爭頻發。兩次世界大戰就是這種不平等體系的必然結果,而民族獨立運動和南南合作則是對這種體系的反抗和改造。面對舊有世界體系中心國家的排斥和冷戰陣營對抗的威脅,中國政府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體現了獲得獨立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維護合法權益、改善外部環境的共同需求,也體現了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慘痛遭遇的世界人民的普遍需要,爲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相處和建立國際新秩序提供了正確指導。
隨着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各國間的相互依賴日益加深。但與此同時,戰爭衝突、經濟動盪、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疾病傳播等共同挑戰不斷涌現,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相互交織,各國前途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日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團結還是分裂,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合作還是對抗,關乎人類整體利益和前途命運。對此,中國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時代要求與世界發展大勢,匯聚各國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和廣泛讚譽,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對於推動各國團結合作、共創人類美好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體現中國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新中國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的百年屈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發展民族經濟成爲新的歷史任務。面對強權政治和冷戰對抗帶來的挑戰,中國需要其他國家承認並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需要和平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周邊環境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此背景下,中國領導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將其納入中印、中緬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立爲指導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在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發展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爲中國爭取國際認可、改善外部環境提供了重要支撐。
對所有國家而言,充分利用世界資源和市場是加速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推進,尤其是改革開放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和深化,“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行發展、相互促進,海外利益不斷擴展。面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帶來的嚴峻挑戰,如何維護對外經濟交往、保護海外利益安全成爲新時期中國面臨的迫切任務。與西方以武力拓展和保護海外利益不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政治上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外交傳統、公認國際法準則和世界發展趨勢的新方式。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體現了中國與世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客觀趨勢,而且爲維護中國對外交往和海外利益安全提供了科學的指導。通過共建命運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在確保對外交往的同時,中國的海外利益能夠得到多方支持。
彰顯中國國際貢獻能力的不斷提升
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致力於推動人類事業進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憑藉堅船利炮和經濟科技優勢佔據了世界體系的中心,而殖民地/發展中國家則位於邊緣地帶,爲其資本積累和政治統治服務。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南南合作的推進,就是要打破這種不平等的世界體系及其秩序。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樣,近代中國位於世界體系的邊緣。新中國的成立,意味着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實現了獨立解放,本身就是對人類進步事業的巨大貢獻,同時,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其他被壓迫民族的鬥爭信心。新中國成立後,將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獨立和發展作爲重要的國際義務,爲此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道義支持。隨着二戰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成功,西方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獲得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渴望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要求,成爲普遍接受的國際關係準則。
隨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漸擴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有意願、有能力爲國際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體現了中國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秩序觀,有力迴應了國際上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而且展現了中國致力於國際和平與發展的目標追求和責任擔當。在當今世界大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從未進行對外侵略搶佔殖民地的大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派遣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在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方面,中國的貢獻率長期保持在30%以上,居所有大國之首,已成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中國的減排貢獻走在所有大國的前面。面對當今世界面臨“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共同挑戰,中國適時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爲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方向,成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引領者。目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從中國倡議擴大爲國際共識,從美好願景轉化爲豐富實踐,體現出中國國際貢獻能力的不斷提升。
推進全球治理不斷完善
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各國間的交往,也加劇了矛盾的爆發和風險的擴散,使各國前途和命運日益緊密地聯繫起來。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推進全球治理改革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
如何確保和平衡各國的發展權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問題。每個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利,但僅靠國內資源和市場是不夠的,需要充分利用世界的資源和市場。與此同時,經濟技術的發展也要不斷突破既有的經濟政治空間,以在更大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原動力。然而,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資源總是有限的,而國際社會又處於無政府狀態,由此導致國家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競爭關係。作爲現代國際體系中最主要的行爲主體,國家是其領土範圍內國民安全與福利的首要責任人。政治責任的空間分割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不平衡加劇了國家發展競爭的複雜化。
冷戰結束後,美國試圖將其主導的西方自由國際秩序擴展至全球,以維護自身的單極霸權。這種做法不僅遭到了許多非西方國家的抵制,而且引發了日益嚴重的國內問題,催生了政治極化、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等一系列問題,其結果是加大了國家間的信任赤字,難以有效地動員更多國家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對此,有學者指出,美國倡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是以美國自身爲主導、以政權類型爲首要原則,無法適應各國政權類型多樣化的現實以及國際格局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趨勢。
從根本上來講,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模式和發展道路。不管政治模式和發展道路是否相同,確保本國人民的安全與福利是其共同的目標。對此,各國首先應該做到的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在此基礎上通過共商共建共享實現合作共贏,而不是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劃線搞陣營對抗,更不是以自由民主之名行霸權主義和新殖民主義之實。從歷史上來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爲全球治理提供了基本的原則規範,有助於超越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差異,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動員更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在各國前途命運聯繫日益緊密的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又爲推進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了實踐原則和目標引領,有助於共建人類美好未來。
作者系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聯繫我們
點個“在看”不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