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交鋒!中國對美打響“第一槍”,敏感時刻,拜登求中國幫個忙
據深藍航跡報道,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爲了遏制中國的發展崛起,美西方國家聯起手來,在軍工、科技的衆多領域對中國“卡脖子”。數十年過去了,攻守易形,如今中國開始在供應鏈領域反向“卡脖子”!今年年初,中國對一些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實施了出口管制。這一招出來,直接讓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戰機生產陷入了困境。多國五代機項目被廢,美國F-35戰機產量驟降,就連“買買買”的印度也遇到了尷尬的局面。
不管是先進的工業設備,還是難度很高的零部件加工,乃至某些高科技原材料,我們都能夠生產了,而且還具備強大的競爭力。這樣的結果就是,以前隨便一個產品就能夠拿捏我們一陣子的西方國家,現在已經拿不出多少手段來限制我們了。不僅如此,我們還能夠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反向對西方國家的某些產品實施出口限制措施,以保證我們的國家安全。
早在今年5月底,我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就發佈有關公告,對渦輪葉片等航天方面的部件進行相關管控,如今更是一紙禁令就讓多國的戰機就陷入了暫停。渦輪葉片是發動機的重要部件,它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着飛機的可靠性、整體效率和作戰能力。因此,這對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和軍事、國防方面的建設至關重要,而這也是引起各國慌亂的重要原因。
中國航空工業的蓬勃興起,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標誌美國的傳統制造業優勢雖依然強勁,但中國的崛起無疑爲其“製造強國”的神話增添了幾分挑戰的色彩,同時也爲中國自身“製造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生動的註腳。此舉或將成爲推動國際秩序新一輪調整與重塑的重要契機及航天領域將迎來一個更加多元化、複雜化的競爭與合作新時代。
這是一個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想要打造出真正穩定、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我國運用出口管制策略,這既是我們實力的彰顯,也是戰略智慧的勝利。但是我們不能被這勝利的光環所迷惑,而是要時刻保持清醒,繼續增強研發能力以及製造技藝,以更堅定自信的步伐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心。
據京報網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日前表示,美方在一些太空問題上正尋求與北京加強溝通,NASA也在與中國航天機構進行談判,以讓美國科學家獲取、分析中國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樣品,他認爲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路透社近日報道稱,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上,納爾遜告訴路透社記者,“華盛頓在太空問題上尋求與北京加強溝通”,而NASA官員一直在與中方討論關於出借嫦娥五號從月球採集的月壤的協議條款。”
當年美國推出《沃爾夫條款》的時候,嚴格禁止在航天領域同中方進行交流,禁止中國航天專家參與美國主導的項目。美國認爲通過這樣的手段,就可以遏制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但是美國完全沒想到,正是這樣的封鎖政策,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中國航天技術獨立自主、快速發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對美國實現了超越。
中國是首個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從月球背面帶回土壤樣品的國家。取回來的月壤只有一千九百三十五點三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中國計劃贈送十八個國家月壤,美國並不在贈送之列。美國既不想與中國合作,又想從中國獲得月壤樣品,還非常自信的認爲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這顯然有點自以爲是。
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向中國提出的請求,可以看出美國對於中國航天技術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對於中國而言,這一請求是否滿足,還需要進一步的考慮和評估。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成就備受全球矚目,而美國也逐漸意識到,與中國進行合作可以共同探索太空的無限可能。未來中美航天領域的合作將面臨許多變數,但若能夠達成共識,將意味着中國和美國共同探索太空的又一個新起點,也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