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暴雨「千年一遇」說法遭質疑 陸中央氣象臺:難下此定義

鄭州氣象局有關暴雨「千年一遇」的說法被傳媒及網民廣泛使用。但大中央氣象臺指出,從目前掌握的氣象資料,無法下此定義。(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河南省連日暴雨,災情慘重的鄭州市氣象局發佈降雨報告稱,從氣候學角度分析,這次暴雨的機率與分佈曲線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此一說法立即被網上廣泛使用,但也遭到不少質疑。大陸中央氣象臺對此表示,目前沒有得到可靠的、長時效的、有效的降雨記錄,很難就現有資料下此定義。

據陸媒報導,河南連日暴雨已造成全省103個縣(市、區)877個鄉鎮逾300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3人、8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人民幣。

災情慘重的鄭州市遭暴雨襲擊後,鄭州氣象局週二(20日)曾梳理及總結稱,當地3天的降雨量達到617.1mm,相當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從氣候學的角度來看,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機率,重現期通過分佈曲線擬合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專家指出,「重現期」和「千年一遇」的表述都是機率學上的提法,後者具體指同規模的降雨量每年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發生,而非絕對數值意義上的「一千年有且只發生一次」。(圖/中新社)

「千年一遇」的說法其後被傳媒及網民廣泛使用。但大中央氣象臺指出,從目前掌握的氣象資料,無法下此定義。究竟「千年一遇」的說法是否準確?如何理解「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等表述?在媒體與網路上都引起熱烈議論。

據鄭州氣象局提供的資訊顯示,7月20日16時至17時,鄭州一個小時的降雨量達到了201.9mm。7月17日20時到20日20時,3天的過程降雨量617.1mm。其中每小時降水、單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鄭州建站以來60年的歷史記錄。

《多維新聞》引述鄭州氣象局資訊指出,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爲640.8mm,相當於這3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據其解釋,重現期在氣候學中是指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記錄資料統計期內大於或等於某暴雨強度的降雨,出現一次的平均間隔時間,爲該暴雨發生頻率的重現期。

但是,針對「千年一遇」的說法,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氣象資料,無法下此定義。他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大氣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之後纔有了比較準確和完整的降雨量的科學記錄,到現在爲止,整個降雨量記錄時間是70年左右。「千年一遇」的說法是依據較長的歷史記錄來推算某一類天氣事件,或者通過百分比的統計學方法,來表現天氣的極端性,這些都需要基於嚴謹的氣象記錄。

陳濤認爲,所謂「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在目前沒有得到可靠的、長時效的、有效的降雨記錄之前,很難去談這個問題。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市政院副院長呂紅亮受訪時表示,「重現期」和「千年一遇」的表述一致,都是機率學上的提法,後者具體指同規模的降雨量每年有千分之一的機率發生,而非絕對數值意義上的「一千年有且只發生一次」。在現實中,該強度暴雨或許千年出現多次,又或許不會出現。

《澎湃新聞》則指出,「百年一遇」可看做「翻譯扭曲」的例子。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官網介紹,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使用「100-year event」這一概念作風險評估,但被翻譯成中文時,經常被報導爲「百年一遇」,但「百年一遇」其實就是1%機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