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理水 顯山露水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秋日的會昌縣西江鎮背坑村,田埂上灑滿金黃,藍天白雲下,麥浪和白牆黛瓦處的炊煙一道隨風搖曳。一幅良田、美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卷呈現眼前。很難想象,這裡一年前還是一處廢棄煤矸石礦,岩土裸露,邊坡危壘,廢石遍野,雜草叢生……這一切,還要從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爲積極參與贛南革命老區經濟建設,利用多學科專業優勢開展校地合作,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說起。

會昌縣礦山生態修復項目(EPC)總承包工程於2021年1月由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與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校屬企業江西應職院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共同承接。項目總投入2.45億元,計劃對會昌縣靠近“三區兩線”的約3416畝廢棄礦山實施生態修復。

近日,筆者走訪項目瞭解到,曾因礦區廢棄、地質缺陷等原因導致的“地球傷疤”,如今逐一被“治癒”,爲風景獨好的會昌再添光彩。

校企聯合 產教相融

背坑村村民李龍生的家就在礦區邊,與裸露荒山僅相隔數米,一遇暴雨就有泥石滾落,此片廢棄礦區已被列入了省級地質災害隱患點。“一到大雨天,村部就派人來守着,怕出現山體坍塌。我們也很緊張,覺都睡不好。”李龍生說。

作爲會昌縣礦山生態修復項目(EPC)總承包工程的首個實施點,西江鎮背坑村廢棄礦山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於 2021 年4月啓動,實施點規模約45畝 。隨該項目一起動工的還有李龍生家自建的新房 。 如今, 李龍生的新房也建成了,洋氣的小別墅背靠麥田緩坡,今年春節前已經入住。屋後的荒山已被推平,田邊設置了步道,半坡上立起了“電建生態亭”,這裡已經成了背坑村村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這一項目的承接開啓了學校產教融合新篇章,是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實踐,爲學校直接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技術服務以及優化師生實踐實訓提供了新平臺,爲學校進一步探索專業與產業無縫銜接、人才培養與生產研發緊密結合、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新途徑。2021年7月,江西省首個由高職院校牽頭建設的部級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離子型稀土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落戶學校後,爲項目推進注入更強勁的技術力量,圍繞土地整理、邊坡生態恢復、植被重建、礦山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與礦山工藝鏈相融合的一體化生態修復技術及行業標準,進一步提升了學院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因地制宜 一礦一策

在西江鎮石門村,贛龍鐵路和贛瑞龍鐵路經村而過。曾經,村裡的煤矸石、石灰石礦區“礦渣如山、臭氣熏天、污水積潭”,鐵路沿線的山體“滿目瘡痍”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如今,站在石門村生態修復項目現場,不遠處就是鐵軌,動車呼嘯而過,水積潭已經消失,靠近鐵軌的地塊已修復平整,將變爲耕地,邊坡也正在治理,礦區正在加緊修復中。項目實施完成後,將減少礦區裸露石塊的坍塌風險,提升廢棄礦區向耕地轉換的使用價值;提升耕地保有量,爲縣級發展提供佔補平衡指標;提升項目點的人居環境和居民幸福指數。

“會昌縣礦山生態修復項目(EPC)總承包工程包含115個點位,截至今年10月,已開工修復點位60個(施工總面積1659.77畝),累計完成點位59個,累計產出水田450.45畝、旱地310.66畝,林草地及其他用地709.57畝。”該工程項目總工程師胡硯龍告訴筆者。

“針對每個修復點位,我們根據現場地勢地貌、地質狀況等實際情況,‘一礦一策’制定實施方案,由電建公司在施工的同時做好邊坡修復、復綠復耕、污染治理等工作。廢棄礦區宜耕則耕、宜林則林。按照草坡、稻田、人居環境提升的綜合整治思路進行規劃。”江西應職院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福平介紹。

治山理水、顯山露水

周田鎮連豐村廢棄礦山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2021年夏天開始啓動,項目所在地,是一片亂石堆滿的荒廢磚廠。

“剛開始有些阻力,村民們都不相信荒了三四年的磚廠能改造成良田。”連豐村黨支部書記劉興澤說,但還是硬着頭皮去做工作。“從滿是泥濘和破爛磚頭的荒地到高標準良田,之前想都不敢想。”村民饒運娣說。

而正是得益於勞動人民的智慧:把村裡魚塘內的淤泥,運到平整後的荒地上改造土壤,一舉兩得,把連豐村村民不相信、不敢想的事辦成了,廢窯變良田,淤塘復綠水。

如今,項目範圍內103畝耕地已經初具規模,田埂道縱橫交錯,坡面則鋪上了可風化的生態袋,裡面裝着土壤種子不少已經開花,綠意萌發,生機勃勃。項目實施後不僅改善了連豐村的生態環境,還間接促進了連豐村種植業、養殖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新增了耕地面積,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會昌縣礦山生態修復項目(EPC)總承包工程是贛州市創新生態修復模式、打造綜合治理示範樣板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贛州市縱深推進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建設,以20億元中央獎補資金撬動各類投資180多億元,分四個片區實施五大類生態建設工程,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廢棄礦區重現了綠水青山,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調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建設生態優勢進一步彰顯,書寫了“治山理水、顯山露水”大文章。(鄒循進、謝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