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受貿易戰衝擊的臺商
貿易戰的興起與中國經濟崛起相生相剋有關,2000年大陸還尚未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前,其經濟總量僅爲美國GDP的20%,但這10幾年歷經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2017年大陸經濟總量已佔美國GDP的60%,倘若沒有貿易戰的影響,按照中國製造2025之規畫,企圖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大陸的GDP總量很可能在2030年左右超越美國,此時機點不僅是經濟總量之爭,在國際政治意義上來看,此爲更是霸權國家與霸權國家的權力交接,由美國主導的一超多強的國際政治格局勢必也會跟着演變。
未來10年極可能是美國經濟發展處於最危難的時刻,讓川普決定發動貿易戰的重點,並非在關稅的多寡或縮短美中兩國貿易逆差,而是延緩美中兩國在經濟總量走向黃金交叉的趨勢,並重振美國藍領白人選民的經濟信心。華盛頓藉由打響美中貿易戰,意圖阻止或拖延正走向製造強國的中國,成爲超越美國全球第一大的經濟體,倘若貿易戰加遽升溫成經濟戰,恐還將重挫全球經濟的復甦情勢。
北京部分輿論認爲中美貿易大戰不會動搖國本,因爲對美國出口僅相當於中國GDP的4%,貿易戰受害最重的是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而非國營企業,國企方爲中國經濟的根本。事實上,民營企業佔出口44%、外企佔出口總額的43%、國企僅佔10%,即便雙方互徵關稅,實際衝擊不如想像中的大。嚴格來說,以目前大陸經濟的規模而言,貿易戰這種程度的變動,其實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該不大。
貿易戰受傷較重的既然是民企及外企,豈不正說明大陸經商環境因貿易戰的使然而正逐漸惡化,顯現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代已經終結恐非虛言。從2013年起,每年美國商會陸續發表《各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報告宣稱美商認爲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改善的企業比例正顯著下降;同時,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了《各年度商業信心調查》,該調查顯示歐洲企業覺得中國市場日漸成熟,但也失去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尤甚,筆者十分擔憂中美貿易戰升溫下,從事三角貿易模式的臺商勢必飽受盈收壓力,現階段的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還是比照外資企業,貿易戰的持續恐讓大陸經商環境惡化加遽,有關部門應適時支援臺商以免問題加遽。
(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