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實名制解黃牛之亂?別忘嗷嗷待哺的展演團體
周杰倫演唱會一票難求,天價黃牛票價在市場流通,讓大家再度關注「黃牛之亂」。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周杰倫的大巨蛋演唱會,15萬張票瞬間「秒殺」,同時天價黃牛票價在市場流通,讓大家再度關注「黃牛之亂」。國民黨立委醞釀提案,要修法將所有公有場館售票都採「實名制」。同時也有網紅律師認爲,黃牛是市場行爲,其實不需要太過限制。嚴格來說,兩種說法都各有道理,也各有盲點。
在討論「黃牛」的問題,首先必須先釐清「黃牛是怎麼形成的」。基本上,黃牛是建立在「轉售價格高於原價」,纔有利可圖;換句話說,只有當門票「供不應求」情況發生時,纔有黃牛「大展身手」的空間,否則黃牛手握大把門票,恐怕也得血虧。
由此就可以看出「全實名制」的盲點所在。雖然演唱會「秒殺」新聞不斷,但其實多數的表演都沒有如此盛況,甚至是「供過於求」,要全部賣出甚至回本都不容易的展演可能遠多於「供過於求」者。而「全實名制」勢必會降低講求隱私或各種原因不願透露個資者購票意願,所以一旦採取全實名制,可能反而對於生存困難的展演雪上加霜。而且從中國大陸的情況來看,即使「全實名制」,也未必能完全杜絕黃牛歪風。
但另一方面,把黃牛說成「不需管理的市場經濟」,也有失偏頗。高價黃牛票或許有市場供需因素在內,但潛藏在黃牛票背後的各種不法因子,纔是黃牛行爲必須加以杜絕的原因。一旦有利可圖,就無法遏止不肖人士千方百計獲得門票,以求高價出售,如此電腦犯罪、售票者和黃牛勾串,甚至是暴力脅迫等犯罪,都可能伴隨黃牛問題應運而生,更不用說高價售票牟利的地下經濟和公平正義問題了。
其實對於黃牛行爲的遏止,各個國家有不少先例可循。最極端的如日本的演唱會,許多是採取「抽籤制」,直接從源頭杜絕黃牛大量取得門票、轉售牟利的可能。還有在官方設立「轉讓平臺」,讓門票本身成爲一種價格波動的商品。其他還有透過複雜的認證機制,設定歌迷、非歌迷身分來賣票等,不一而足。
這些方法,對於黃牛的遏止各有不同效果。但相同的道理都是不僅僅是透過官方「抓黃牛」,更是透過演唱會主辦方自己找方法解決問題。而「演唱會主辦方」的問題,或許纔是如今黃牛橫行的根源,而不是到底有沒有修法「嚴辦黃牛」。
而這背後牽涉的,又是所謂的「飢餓行銷」問題。畢竟「秒殺」對於演唱會和展演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行銷。如果透過各種手段遏止黃牛,反而讓「飢餓行銷」效果不再,對於想賺錢的演唱會主辦方來說,纔是損失。從法制面着手,不如先好好與各演唱會主辦方好好溝通吧。否則貿然修法,反而扼殺更多非市場路線的表演團體生存空間,纔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