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強企業都有何特質?9位頂級企業家共話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玉敏 天津報道

9月11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天津發布“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今年榜單入圍門檻爲473.81億元,這些企業作爲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爲參天大樹,具有哪些優秀的特質呢?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會上表示:“企業規模很重要,但衡量企業的綜合實力不能僅看規模,發展質量和效益纔是企業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500強企業已經做到了規模的大,更要做到質量和效益的優。”

在當天舉辦的“中國企業500強”高峰論壇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總經理趙東、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祥明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孫永纔等9位頂級的企業家就企業的創新驅動、企業家精神等話題發表了演講。

正如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朱虹所說,埃森哲所定義的重塑者有一些共性,這些優秀的企業不僅僅滿足於成爲當下自己行業內的尖子生,更加勇於開拓未來競爭新前沿,他們依靠強大的數字核心,優化運營,加速業務增長,他們不僅僅只是追求財務績效的發展,而是全面關注可持續發展。

現代化的治理和企業家精神

要發展爲大型企業,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基石。李春臨建議,500強企業作爲我國優秀企業的代表,要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率先探索,當好表率,要堅持問題導向,根據企業規模、發展階段、所有制性質等不同情況和特點,分類施策,不斷提升企業治理水平。

對於國有企業,要全面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完善黨領導國有企業的制度機制,健全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發展活力和效率。民營企業要堅持穩健發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股東行爲,強化內部監督,健全風險防範機制,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總經理趙東介紹道,該公司聚焦“治理現代”,加快鍛造具有石化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深化內部機構改革,加快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釐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建設專業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促進制度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

據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祥明介紹,華潤集團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優化組織管控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風險合規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整體治理效能。切實提升資金募集、投資管理、產業發展、管理監督、產業退出、共享服務等六大能力。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還高度肯定了企業家精神的作用。他表示,“企業家是最稀缺的要素資源,是決定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變量,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改革發展的動力之源,活力之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也表示,要優化企業的發展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長期穩定發展的預期,加強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的困難,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趙東也認爲,企業家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有效激發企業家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創造性主動性,才能發現新市場、開發新技術、應用新組合,爲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來自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的趙東在會上還分享了另一秘笈。他認爲,“打造世界一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前進路上,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外部環境,要始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求突破,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夯實發展根基”。

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也贊同,在大變革時代,企業一定要有戰略定力,提振發展信心,要心無旁騖、不斷創新。正如經濟學家所講,“我們不懷疑宏觀的數據,更不懷疑微觀的體感,關鍵在信心和預期”。

因勢而變的數字化轉型探索

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尤其是消費投資領域出現的新情況,一些行業和企業進入了週期性低谷期。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這幾年我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根源在哪裡?最主要的還是時代發展變化了、環境變化了。”

劉永好以新希望集團起家的飼料行業爲例,他表示,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發展模式是投資、建廠、發展,生產多少就能夠賣多少。現在不行了,飼料在內很多產品都飽和了,我們不可能再大規模建廠再生產,必須要緊跟時代變化,研究怎麼樣用新動能實現新的發展。

劉永好表示,此後,新希望集團堅定推進科技創新和數字化的轉型。“新希望拿到了八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5個數字化轉型的燈塔項目,孵化培育了超過25家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作爲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取得這些成就,也是我們得以生存的保證”。

據劉永好介紹,在機制上,新希望集團廣泛地實施合夥人機制。“我們培育了草根資本、後生資本、後新資本這樣新機制,讓我們很多的企業家成爲合夥人,上下齊心求發展,效果就很好”。

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朱虹在演講中表示,埃森哲一直在關注着全球的各種變化以及各種變化對企業的影響。“我們通過全球顛覆指數評估外部環境的波動,在過去一年間,全球顛覆指數整體增長達到了33%,其中技術變化是最大的,一年增長高達88%。人工智能技術,特別是生成式AI發展勢頭迅猛,很多行業和企業都在被新的技術所改變、顛覆”。

在新的時代,企業面臨着哪些挑戰和機遇呢?埃森哲調研顯示,59%的中國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還是要繼續加大數字化轉型的投入,相比去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同時也有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希望能夠抓住AI的技術不停創新、加速重塑。

金蝶集團董事長主席兼CEO徐少春甚至認爲,“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要對標世界一流,而且要敢於孕育世界一流。”他舉例道,在2020年,華爲遭遇外部制裁的艱難時刻,金蝶和華爲一起共創了華爲全球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三年下來,成功替換了國外的系統,幫助華爲實現了34萬員工以及34個模塊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他認爲,中國企業在數字化的時候要敢於定義自己的管理模式,願意和樂意分享這種管理模式,讓中國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在徐少春看來,企業數字化不僅僅是業務和管理的連續變革,更是領導者和幹部的自我修煉和蛻變。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取得成功,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他表示,金蝶集團在過去十年中,成功完成了雲的轉型,集團今年上半年雲端經常性收入增長24.2%,雲的收入佔集團83%。

堅持不懈的研發投入和創新

中國500強企業,在創新和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也是不少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企業聯合會特邀副會長王基銘表示,2024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81萬億元,同口徑增長14.89%,研發強度創下1.90%的新高,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強度持續領先。創新成果產出水平繼續提升,企業持有有效專利數、發明專利數分別增長7.66%和19.67%。

據國資委副主任譚作鈞介紹,中央企業2023年研發經費投入了約1.1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中央企業共獲得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108項,獲獎比例超過了獎項的半數,獲獎總數也創了歷史新高。

王祥明也在會上表示,華潤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壯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快速發展,營收佔比持續提升,到“十四五”末,戰新產業營收佔比預計將達到24.1%,較2020年翻一番。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永才表示,中國中車堅定不移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戰略的核心位置,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佈局基礎性、緊迫性、遷延性、顛覆性技術,把發展的脈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研製了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鐵路客車、地鐵車輛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系列化產品,構建完善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品體系和製造體系,軌道交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介紹,中國科技創新大勢蓬勃,海洋光纖網絡已成爲中美科技競爭新前沿,亨通集團已爲全球70多個國家承建了100多個海洋光纖通信網絡系統,也投資建設了迄今爲止中國首條自主投資產權、自主研發、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國際海洋通信網絡PEACE項目。亨通海洋光纖通信技術被國家列爲大國重器,成爲海洋領域中國唯一一家全產業鏈企業,亨通也在全球承接海洋通信網絡佔有率達到了25%,成爲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

近年來,亨通集團抓住新質生產力,聚焦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新技術,毫不猶豫國產替代自主創新。2023年,亨通營收超1740億元。今年1-8月份,集團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海外營收增長20%以上,2024年營收有望突破2000億元。

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君婷也表示,創新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核心動力,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當中穿越週期。鋼鐵已經經歷了四輪的完整週期,每一輪週期都反映了在行業適應、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應對供需波動以及政策導向中的努力和挑戰。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核心就在於不斷創新,從而適應新的市場條件和需求變化,對於製造型企業來說,創新不單單是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包括管理和商業模式以及綠色發展創新。

據介紹,該公司近年來加快打造優鋼特鋼的生產研發基地,建立5G+數字工廠,20多萬個數據集成、數據工廠平臺,實現了整個生產製造過程數字化,提高了企業管控效率。我們通過先進智慧化電爐短流程進行工藝結構的調整,推進綠色製造和循環經濟。

天津渤海化工集團董事長王俊明表示,近年來,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生產方式加快佈局,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國企改革,加大體制機制的創新,全力推進轉型發展。

在科技創新方面,天津渤海化工集團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5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8家,國際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5個,擁有專利180餘件,年增200件以上,集團擁有受政府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天津市高端人才300餘人,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1500人,高級技能人才5500餘人,構建了研究總院+雙創基地三位一體平臺,形成了科學謀劃一批,基礎研發一批,中試孵化一批,工業化、市場化轉化一批的創新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天津渤海化工集團還積極探索實踐以人爲本的激勵創新機制,成立雙創基地,通過長期股權激勵科創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升。比如, 該公司全面實施項目跟投抵押機制,使幹部員工與企業形成利益命運共同體。項目建設的效果大幅提升,實施超額利潤獎勵,突出業績導向,同級別的幹部薪酬最高和最低相差7倍,幹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