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牀墊另闢蹊徑的高端之路
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睡眠已經成爲困擾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各類人羣。“睡個好覺”的需求,催生了千億級市場規模,在需求端呈現出消費升級的明顯趨勢。
題圖 | 視覺中國
近幾年,在電商平臺搜索“助眠”這一關鍵詞,從褪黑素、助眠糖果、香薰精油、蒸汽眼罩、足浴盆、助眠枕頭、防噪耳機等“小而美”的商品,到牀墊、睡眠儀、按摩椅、新風空調等昂貴“大件”層出不窮。這些消費現象的背後,是人們對於“健康睡眠”和品質生活的更高追求。
需求決定供給,睡眠經濟的火熱,進一步促進了國產牀墊行業的爆發。國產品牌逆勢崛起,從材料、工藝、技術、品牌、服務等方方面面展開“內卷”。
AI 智能牀墊,開啓行業新內卷
2023年年底是常大爺70歲大壽。考慮到父母長期深受睡眠問題困擾,女兒常女士計劃給兩位老人購買一款高端牀墊。此外,因爲計劃2024年春天搬入新居,常女士希望藉此機會,爲全家三間臥室配新牀墊。
但在牀墊這件事上,一家人“衆口難調”。比如常大爺喜歡睡硬板牀,但妻子喜歡睡軟牀;常女士希望牀墊具備“靜音”和“防打鼾”的功能,而丈夫的需求是按摩和舒壓;兒子的牀墊除了“護脊”外還要求抑菌、除蟎、透氣和環保。
因爲計劃新牀墊的使用年限在5-10年之間,因此常女士在挑選時非常慎重,從品牌、材質、功能、價格方方面面進行對比。有沒有一款產品,能滿足全家人的不同要求?
經過對比,常女士最終鎖定了一款最新上市的智能牀墊,主要考慮因素有以下三點:第一是老人家庭護理和健康睡眠的功能,能監測呼吸、心率、時長等指標,方便了解老人日常的身體狀況。第二是符合全家人的不同需求,比如左右分區、防止打鼾、舒壓護脊等。三是需要能接入新家的智能中控系統,自動調控燈光、溫度、適度等參數,創造舒適的入睡環境。
一開始,常女士認爲“智能牀墊”的賣點,只是具備身體監測+能升降的電動牀。但隨着研究深入,才瞭解到——電動牀墊和AI智能牀墊,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品類。
真正的“AI”智能,需要具備數據、算力和算法三要素。得益於傳感技術的進步,智能牀墊才能獲得更加高質量的人體數據。基於海量大數據,纔有可能形成AI算法。有了算法,才能根據不同人的身體特徵和睡眠狀態,控制牀墊進行自動干預調整,以幫助人們快速入眠,提升睡眠質量。
比如今年慕思最新發布的“AI智慧牀墊”,其核心亮點是潮汐算法——即自適應調節算法、睡眠監測算法和睡眠分期算法。而算法的基礎是慕思基於近 20 年來累積的70多萬人體測量數據、每月2萬份睡眠報告的大數據。
有了數據和算法,結合雲存儲和邊緣設備的計算能力,才能實現實時的數據分析,並在短時間內自動計算不同身型、不同重量、不同睡眠狀態下的人所適合的壓力承託值參數,自動匹配93312種睡感,並通過壓電陶瓷傳感器控制特定橡膠材質傳感氣囊,分區調節牀墊的高度和軟硬度,形成每個人不同的舒適睡感。
睡眠問題的成因是複雜,目前在科研層面也沒有定論。更何況每個人的問題不同,對於“舒適”的定義不同,解決睡眠障礙並沒有“萬能靈藥”,只能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慢慢摸索。
但智能牀墊的價值,不僅僅是“助眠”,更是“健康”。依靠對不同睡眠週期人體生命體徵的量化統計,在通過大數據模型,讓AI學習自動去調節和干預。
再者,睡眠數據也是歸因的基礎,通過深度挖掘數據,找到不同睡眠問題背後的差異化原因,結合專業的醫療服務,提供個性化的診斷、分析和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從“被動監測”走向“主動干預”,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從“短期風險預警”到“長期健康管理”,纔是AI的真正價值。
在AI的奇點時代,消費者對於智能牀墊的接受度在增加。根據2022年京東消費數據顯示,2022年智能/電動牀墊成交額同比增長80%。中國消費者報發佈的《2022國產中高端牀墊消費者滿意度調查》顯示,近9成受訪消費者會關注牀墊的智能功能,其中44.73%的受訪消費者表示,會“特別關注”,希望體驗到多功能型的牀墊。
可以預見,在未來3-5年內以“AI”爲內核的智能牀墊,將會是下一輪行業“內卷”的關鍵詞。
一張牀墊背後的產業變革
作爲輕工業製造的代表,中國的牀墊生產行業一直是出口排頭兵,主要以OEM(代工)或 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爲主。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牀墊生產、消費與出口國。但也面臨着與中國製造相同的困境——品牌價值低,技術研發少,利潤空間有限。特別是中高端市場,一直國際品牌的天下。
近年來,中國製造正加速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型,積極鼓勵自主創新。作爲輕工業的重要代表,牀墊生產廠商也積極擁抱創新,投入技術研發,深挖品牌護城河,加速推動產業升級。
AI智慧牀墊,就是慕思轉型和創新的重要成果。而在創新的背後,永遠少不了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
早在2015年,慕思集團就率先在行業內開啓了數字化轉型之路,斥資20億在東莞打造了一座參照德國工業4.0標準的智能工廠,建構起了套牀數字化工廠、牀墊數字化工廠、自動化成品立庫、自動化物流中心等配套建設,實現了“生產現場透明化管控”“一體化智能計劃管控”“全生產過程質量追溯”和“供應鏈協同管理”。
同時採取先進的製造理念,將功能/零件模塊化,創新實現了柔性生產,兼顧個性化定製和批量生產的平衡,在降本增效的基礎上,實現了產能、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的三贏。
“在實施數字化工廠之後,我們的牀墊產量提升了2.2倍,單位能效提升了20%,在牀墊生產車間基本上看不到太多的人,都是自動化生產。”慕思集團CIO陳文澤披露,近三年來慕思主要產品產能提升30%-60%,單品人工成本下降9%-59%,質量合格率高達99.56%,實現了研發及生產環節、智能製造的不斷革新和快速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集中度相對較高的軟體家居製造業,像慕思這樣自建IT團隊,堅持續投入研發,堅定執行全面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其實並不常見。在這背後,是戰略制定者對產品力、品牌力和技術創新的深刻理解。
慕思集團CIO陳文澤
“品牌想要立得穩,需要能與時俱進;要想走得遠,需要有核心技術;要有品牌價值突破,需要賦能社會”。慕思集團董事、副總裁盛豔稱。
不論是國產自有品牌的逆襲,還是企業本身的數改智轉,背後都是中國消費市場用戶需求的深刻變革。在軟體家居製造行業,未來企業不僅要“卷”品牌、產品、服務這些硬實力,還要“卷”創新、人才、組織、文化等軟實力。
特別是處於產業鏈核心地位的龍頭企業,其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如果能外溢賦能到產業鏈上下游,將加速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進而推動中國製造業的根本變革。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柔性電子基礎(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在《新型工業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稱,中國現在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要積極賦能新型工業化,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即以科技創新爲主的生產力。
他還指出,慕思集團利用交叉融合的前沿科技推出的新產品,是新質生產力的踐行者。
“未來我們也希望多與慕思這樣的企業合作,在包括睡眠在內的各種健康醫療場景中,發揮柔性電子技術輕、薄、柔、透的四大特性,形成超高附加值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