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白皮書》:我國有523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北京報道

8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經濟研究院與天九企服聯合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有523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此外我國還有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

按照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版《高成長企業分類導引》的標準統計,獨角獸企業需具備三個條件:成立年限不超過10年;獲得過專業機構的私募融資,且尚未上市;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累計融資額超過(含)5000萬美元。

《白皮書》表示,我國523家獨角獸企業分佈在22個省市區(含香港特區)的61個城市。其中上海有94家,數量最多,江蘇、北京分別有85家、82家,廣東、浙江分別有74家、71家。

從所屬行業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爲50家,佔比9.6%;其次是其他科技推廣服務業領域,有43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領域有28家,位居第三。

估值超過1億美元但還未到獨角獸標準的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江蘇有306家,數量最多。上海、北京分別有148家、140家。

《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正從模式創新爲主導轉向技術創新引領,前沿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持續攀升。數據顯示,獨角獸企業引領新領域、新賽道發展,集成電路、清潔能源、人工智能賽道成爲新晉主陣地。而在GPU芯片、半導體材料、氫能、新型儲能、可控核聚變、合成生物、大模型等硬核科技細分領域,獨角獸企業同樣有新的突破。

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遲滯,中國獨角獸企業增長態勢趨緩,獨角獸企業發展也面臨瓶頸。

《白皮書》建議,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創新激勵機制。

此外,鼓勵政府資金參與產業創投基金,設立支持獨角獸企業創新發展專項基金。並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制度,簡化境外投資審批流程,支持獨角獸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