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茆智逝世

湖北日報訊(記者田佩雯 通訊員吳江龍)1月13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田水利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茆智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13日7時30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

茆智院士祖籍江蘇南京,1932年9月出生於江蘇。茆智院士祖籍江蘇南京,1932年9月20日出生。1950年至1953年在南京大學水利系、華東水利學院水工結構系學習,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農學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起在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武漢大學工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11月退休。他曾擔任國家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湖北省水利學會理事,湖北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委員會委員等。

茆智院士長期致力於農田灌溉基本理論及應用研究,在水稻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方面有出色成就。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率先提出“依據水汽擴散原理推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20世紀60年代主持橡膠灌溉研究課題取得系列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持10多項國內及國際合作節水灌溉重大科研項目,提出了農作物需水量與灌溉實時預報方法,水稻節水、高產、減污的灌排與水肥綜合調控模式,以及水稻水分生產函數和非充分灌溉的系統成果,爲我國節水灌溉科技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持並完成多項國家及國際合作的重要節水灌溉研究項目,其成果在我國南方4省(市、區)累計推廣166萬公頃,增產糧食27.4萬噸,節水13億立方米。

茆智院士提出了先進、實用的需水量和灌溉實時預報理論與方法和水稻節水高產的灌溉模式,首創性地提出了水稻水分生產函數時空變化規律和作物受旱覆水後生長產生“反彈”的理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水稻節水灌溉方法,爲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和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曾以第一獲獎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二等獎7項,全國科普作品二等獎1項。2000年獲得“國際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革新突出貢獻獎”,該年度全球僅他一人獲此項殊榮。2019年獲得中國農業節水科技獎——傑出成就獎,是全國農業節水領域的最高獎項。近年來,茆智院士先後赴18個國家講學,爲提高我國水利領域的國際學術聲譽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瞭解,遵照茆智院士遺願和家屬意見,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接受花圈等喪葬禮儀,將另擇時間舉行追思會議。

網上紀念堂網址爲:https://swrh.whu.edu.cn/ctdnmzxs.htm。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