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微觀察·“節糧減損”系列 防黴保糧促減損 顆粒歸倉保安全

(原標題:中國經濟微觀察·“節糧減損”系列 防黴保糧促減損 顆粒歸倉保安全)

防黴保糧促減損 顆粒歸倉保安全(來源:人民網)

【觀點摘要】

●小麥黴變不僅會降低加工價值,還可能給人類和動物帶來健康風險。

●國家有關部門已在全國建成5500多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幫助農民減少儲糧損失,確保顆粒歸倉。

●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節糧減損也將常抓不懈。

最近,一個有關農民售糧的視頻引發關注。湖北某地一個收糧站內,農民卸完糧後,仔細地把剩在運糧車上的麥粒一粒粒扒下來。他說:“這是糧食啊,要顆粒歸倉。”對種糧農民而言,只有顆粒歸倉,才能對得起他們的付出,每一粒糧食都是對自己勞動的肯定。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當前,夏糧收穫正有序開展。小麥作爲夏糧生產最重要的糧食品種,在種植、收穫、儲存及加工等環節易發生黴變,造成產量和質量的雙重損失。防止小麥黴變不僅有利於保障糧食品質,減少損失浪費,而且對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保障人民羣衆消費健康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小麥爲什麼會黴變?有哪些危害?小麥收穫過程中如何有效預防?日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總工程師孫長坡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糧食安全是永恆課題,節糧減損也將常抓不懈。要通過推進科學儲糧技術培訓和服務、加強糧食產後服務中心指導、持續強化糧食標準制修訂,爲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小麥爲什麼會黴變?有哪些危害?

相關研究表明,溫度和水分是影響小麥黴變的關鍵因素。小麥的安全儲藏期隨溫度和水分含量的上升而降低。小麥黴變不僅會降低其加工價值,還可能給人類和動物健康帶來風險。

孫長坡介紹說,當下正值收穫期,小麥黴變的發生,不僅與其自身結構、儲糧特性等密切相關,而且受天氣情況、收穫方式和儲藏條件等影響。

一方面,剛收穫的小麥,具有生理後熟期。後熟期間小麥呼吸量大,代謝旺盛,會釋放較多水分與熱量,造成小麥局部溫度較高、水分含量較大。同時,小麥籽粒皮層較薄,組織鬆軟,且含有大量的親水性物質,也是黴變的重要變量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後期保管不當,儲藏期間溫度和溼度過高也會增加小麥黴變的可能性。

“此外,小麥收穫時很可能遭遇降雨高溫等不利天氣狀況,這也爲部分真菌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從而容易導致黴變。”孫長坡介紹。

多途徑有效預防黴變 不負“粒粒皆辛苦”

孫長坡表示,收穫季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搶收小麥,謹防大風、連續降雨和高溫等不利天氣造成小麥的倒伏、吸水發芽黴變等。

孫長坡建議,在農戶儲糧期間,可充分利用小麥收穫後的夏季高溫乾燥條件,在水泥地面或房頂晾曬,也可運送至產後服務中心進行烘乾整理,及時通風降水。

同時,小麥在收穫時夾帶的秸稈、灰塵、破碎粒等,容易導致糧堆生蟲、吸潮發黴,影響儲糧的穩定性,可通過人工或風選等機械手段有效去除。

愛糧節糧,科學儲糧。當前,農戶儲糧設施相對簡陋、儲糧技術落後,抵禦糧食黴變的能力較差,容易造成損失。孫長坡建議,整理、晾曬後的小麥要儘快“熱入倉”,可有效消除小麥表面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蟲,避免糧食吸溼和蟲黴滋生。

“儲糧時,應選用防潮、防蟲、防鼠,進出糧方便,容量適宜的儲糧裝具。此外,後期要做好糧情的日常檢查工作,保證儲糧安全。”孫長坡說。

從四方面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糧田”

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夏收時節,各地聚焦糧食生產、收穫、儲備、加工等環節,加大力度減損降耗,全方位保障糧食安全。

孫長坡表示,耕好節糧減損這塊“無形糧田”,主要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加強農戶科學儲糧指導。近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充分發揮科學儲糧裝具的推廣示範作用,通過投資引導,累計爲全國農戶配置科學儲糧裝具達1000萬套,指導各地搭建“科學儲糧倉”,有效解決農戶“豐收後的煩惱”。

二是優化提升糧食產後服務。國家有關部門已在全國建成了5500多家糧食產後服務中心,指導各地加強管理運營,及時爲農民提供糧食清理、乾燥等服務,促進糧食提檔升級,減少糧食產後損失。

三是創新優化收購服務。指導各地和有關企業持續優化現場、諮詢、預約、信息、產後等服務。進一步探索推廣糧食預約收購,讓售糧農民少跑腿、少排隊、快售糧。同時,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密切跟蹤天氣變化,做好天氣信息服務提醒,及時優化調整收購安排,保障農民順暢售糧,確保豐收糧食及時顆粒歸倉。

四是強化標準支撐。目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推動發佈19項真菌毒素檢測方法相關標準,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標準體系,爲確保糧食質量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在新發布的《農戶小型糧倉建造技術規範》標準中,規定了農戶小型糧倉的分類及型號、技術要求等內容,爲農戶新糧倉建造、舊糧倉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有利於提高農戶儲糧技術水平、改善儲糧條件。”孫長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