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起源:甘肅發現8000年前文字,與西南一種文字高度類似

關於中國文字起源,過去百年已有諸多成果,其中可以得出兩個基本認知:

其一,漢字起源極其悠久,彭頭山遺址“五”字符、賈湖遺址刻符、柳林溪遺址“文”字符等,表明漢字起源不會低於8000年,只是初期比較簡單、而且文字量也很少,到了距今5000年前後才逐漸系統化,各地考古發現的零星文字足以明證。

其二,中國地域龐大,遠非其他文明古國可比,上古存在六大文化區系,理論上每個文化區系都可能發展出自己的文字。而戰國荀子說“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即上古文字系統衆多,只是倉頡所造的漢字流傳至今,因此上古理應還有其他文字系統。

因此,如今中國人使用的漢字歷史悠久,不代表上古時期中國沒有其他文字,甚至這些文字還可能傳承了下來,甘肅大地灣遺址刻符就可能是這種情況。下圖,大地灣遺址彩陶。

甘肅發現8000年前符號

1958年,在甘肅天水市秦安縣東北,考古發現“大地灣遺址”,當時斷代距今8000年—4800年前,在仰韶文化晚期時廢棄。本世紀之後,在該遺址還取得一個重大發現,就是發現該遺址其實始於6萬年前,連續傳承到了距今4800年,因此就動搖了當時的非洲起源說(當時是6萬年時非洲現代人才走出非洲)。

更爲重要的是,大地灣遺址還發現一些8000年前的、用黑紅色繪製的符號,有學者統計爲16個,有學者統計爲36個,其中部分整體相同,只是存在細微差別,故而數量統計不同。下圖即爲大地灣遺址的相關符號。

其中,黑色與紅色是古人最容易找到的顏色,燒黑的樹枝可以提供黑色,紅色砂岩或動物血液等都可以提供紅色。越是古老的歷史,往往越不神秘,因爲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總是超出就地取材的歷史,那麼就很可疑了。

問題在於:所謂文字,就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那麼上述符號能不能長期表達某種信息呢,大地灣遺址的這些符號到底算不算文字呢?

首先,大地灣遺址符號書寫的比較工整,不是隨心之作,且被反覆使用。同時,中國使用毛筆起源的歷史,應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

其次,大地灣符號與西安半坡的極爲相似,說明甘肅大地灣符號不僅被西安古人使用,而且還是被1000多年後的古人使用,詳見下圖。

因此,學者郭沫若認爲:陶片上的那些刻畫符號,可以肯定地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

中國還有一套文字?

大地灣符號到底是漢字起源,還是原始文字孑遺,單從漢字系統來看,還真不好判斷,但與中國彝族彝文對比之時,卻會讓人驚訝。

原貴州大方縣古籍整理所所長陳福來(彝名課歐吉立),在《彝文揭開8000年前甘肅大地灣刻劃符號的神秘面紗》一文中指出:彝文和大地灣刻劃符號在形態上、結構上都具有一致性,兩者屬於同一文字體系;從刻劃符號的反覆使用來看,大地灣彩陶符號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刻劃文字。最終,陳福來單獨用彝文釋讀了大地灣36個刻劃陶文中的30個,佔總字符的83.3%(含相同字符)。

除此之外,西安半坡、馬家窯、馬廠等地出土的刻劃符號,是8000年前大地灣刻劃符號的繼承和發展,幾種符號都是同一體系,大都也被彝文學者破譯。甚至,有學者認爲湖南澧縣彭頭山、河南賈湖刻符等都可以用彝文釋讀(筆者不認同這一觀點,因爲這兩個遺址的刻符與漢字存在明顯聯繫)。

筆者不瞭解彝文,但從上圖符號上對比上看(前者爲大地灣符號,後者是彝文符號),兩者的確高度相似,應該不是偶然。

根據民間傳說,彝文歷史非常悠久,但彝文起源於何時,衆說紛紜。學者劉志一考證認爲:“古彝文有九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如果加上它的草創時期,可能有一萬年以上”,並稱古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總之,從彝文與大地灣符號來看,大地灣符號應是上古中國的另一套文字,荀子所說的“好書者衆矣”中的一種。下圖爲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刻符,共計630個之多,或許也是另一套上古文字。

最後,甘肅與彝族分佈的四川、雲南、貴州相去甚遠,那麼爲何甘肅的史前符號,會與西南的彝文高度相似?

首先,現代考證表明,史前古人類有過大量遷徙,比如三星堆古人類的90%就來自黃河流域,是黃河、長江流域先民與本地先民的結合,或許由此將某些記事字符帶去了西南地區。

其次,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爲了爭奪農業資源的史前戰爭,最典型的是黃帝大戰蚩尤。在這種戰爭中,失敗者逐漸退到西南地區,也將這些文字帶去了。

總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上古先民四處遷徙,因此研究上古遺址的各種符號,或許不能僅僅侷限於漢字情況,還要研究少數民族的文字,甚至國外一些文字。

參考資料:《彝文揭開8000年前甘肅大地灣刻劃符號的神秘面紗》、《荀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