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大陸失業率快速上升的警訊

統計局調查顯示,4月份大陸城鎮失業率攀升至6.1%,爲2020年2月以來新高,已連續六個月上升。其中,31個大城市的失業率升至6.7%,創2018年1月開始調查該數據以來新高。更令人擔憂的是,剛畢業踏入職場的新世代(16~24歲)的失業率更飆高到18.2%,就業市場的失速令人捏把冷汗。

失業率一直是判斷經濟景氣的重要數據之一,也是觀察社會穩定的重要指標。失業率若長期居高不下,就經濟面看,可能意味着該地區經濟低迷、產業轉型失衡,或者就業市場供需失衡;就社會面看,失業率通常與犯罪率成正比,高失業率可能引來家庭失和、暴力犯罪等許多社會治安問題。

多年以來,大陸深厚的製造業基礎和豐沛的勞動力相輔相成,是其經濟持續穩定成長的關鍵因素,而世界工廠的地位,也促成了大陸高就業人數和低失業率的傲人成績。

在大陸領導人眼中,社會穩定的重要性顯然高過經濟發展成績,因此保障新增就業人口和控制城鎮失業率,一直是每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李克強2013年接任大陸國務院總理以來,也特別重視就業數據,且不厭其煩地提到「穩就業」的重要性。

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大陸新增就業人口多達1,269萬,城鎮失業率平均爲5.1%。對於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訂出就業人數1,100萬、失業率5.5%的「均標」。但以目前的情況看,兩項數據可能都會「跳票」。

過去10、20年來,大陸每年的城鎮失業率都控制在5%甚至更低,從逐月數據看,除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嚴重時攀升,並在當2月創下6.2%的歷史新高之外,該數據多半都維持在4.8%~5.3%的穩定之間。因此2022年4月失業率竄升至6.1%,直逼歷史高點,可見當前大陸就業市場情勢之嚴峻。

分析這波失業率上升的原因,不外疫情干擾、經濟成長放緩和產業結構失衡等三大原因。

從疫情因素看,大陸政府堅持「動態清零」政策,雖抑制疫情進一步蔓延,但嚴格的封控措施卻導致大量工廠停工以及人員往來受阻。工廠停工之下,爲了減少企業損失,大廠可能以減薪因應,但難以負荷長期停工損失的小廠,只能關廠或裁員,而此時封控之下失業工人又難以立即找到新工作,導致失業人口大增。以這波長三角疫情爲例,當地許多臺廠便以較大幅度的減薪來應對停工,但一些臺商坦言,因收入減少而離職的員工不在少數。

從經濟放緩因素看,大陸近期公佈的4月經濟數據非常疲弱,看似受到疫情衝擊的短期現象,下半年疫情若控制得宜,可望出現明顯反彈。但若時間拉長,近年GDP增速緩慢下滑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伴隨經濟下滑而來的,就是投資縮手、企業精簡人力,如此一來,就業市場勢將供大於需,推升失業率。

從產業結構調整看,隨着大陸民衆生活水平提升,人力的流動也出現明顯變化,以往以製造業爲主的勞動人口逐漸轉向服務業,而過去十多年大陸互聯網業快速崛起,平臺經濟聘用大量人力,使得就業市場更偏向服務業。不過,近年大陸官方整頓互聯網行業,多數業者開始採取緊縮政策,各家大廠裁員的傳聞此起彼落,造成另一波失業潮。

值得注意的是,畢業季即將到來,將有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馬上要投入職場,勢必爲「穩就業」帶來更大壓力。如何在嚴格防疫政策下恢復經濟成長,藉此活絡就業市場,以解決當前失業率高升的危機,已成爲大陸政府必須優先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