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被印度超越?印度驕傲的“四大優勢”,中國一個都比不了?
前言
印度還能比中國強?
提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髒亂以及落後,並認爲印度和中國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但印度卻也會在幾個方面,可能相較於中國的某些方面,有着一些的優勢。
那麼,印度的這些優勢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而真實的印度發展,又是怎樣的?
印度寶萊塢
發展中國家之中,最常被人們拉出來進行比較的,就是同樣幅員遼闊,又都經歷過殖民入侵的中國與印度,而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印度則是在1947年就對外宣佈獨立了。
幾十年前的印度,看着彷彿是起點略高,但隨着經濟制度與體制改革的不同,讓中國與印度兩個不屬於同一種文明的兩國,產生了大不相同的結果。
現代化方面被中國遠遠甩出去的印度,卻有一個略顯奇異的存在,那就是一定程度下,甚至可以擊敗美國好萊塢的,印度寶萊塢電影產業。
能夠在商業電影,幾乎都是唯好萊塢馬首是瞻的背景之下,寶萊塢卻另闢蹊徑,用有點兒奇特的思維方式與審美觀,殺出了一條特殊的電影之路。
能夠在世界電影產業中,被與好萊塢並列的寶萊塢電影,是印度文化產業中的一個閃亮代表,總是出現歌舞元素的印度寶萊塢電影,可能也就是其“抵抗”西方文化的一種舉動。
在將古典與現代,西方與印度文化相結合的模式,也可能就是其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十足印度特色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寶萊塢卻也並非不爲人所詬病。
雖然每年都能出產上千部的寶萊塢電影,但電影質量卻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情況,就像是被人們認爲俗套又幼稚的劇情等,也會讓人們對千篇一律的,通過歌舞模式表演而產生厭倦。
除了一些出圈得到認可的勵志影片外,多數也都還是存在挑戰觀衆倫理道德,令投資者不喜、演員不懂又觀衆不買單的現狀,對電影產業的改革那也是勢在必行的了。
雖然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印度這是有意靠近向曾經,能夠佔據電影大半江山的好萊塢看齊,但其確實打開了市場,成爲被世界知名的電影產業之一的,所謂“印度優勢產業”。
而一度成爲印度選舉利器的寶萊塢電影,也是印度當局比較自豪的產業之一吧,但如果一味的將寶萊塢以往的成績,作爲“公關”的利器,那麼逐漸也還是會不再符合觀衆口味的。
中國的電影業也在不斷髮展,但風格多樣又極具導演個人特色,也是與印度電影非常不同的。
現在的中國電影,呈現出的向上發展趨勢,也體現在各種中式美學的運用,十分具有古典美感的同時,也是有着很強烈的中國特色,起步稍稍晚了一些,但電影質量卻也在不斷提升。
仿製藥產業
印度產業發展,總會在出其不意的方面嶄露頭角,就像是在印度十分知名的仿製藥產業,那也是在全球知名的程度,甚至印度“神藥”之說,也是一度在中國國內被傳的神乎其神。
作爲名副其實仿製藥大國的印度,也是全球仿製藥的最大輸出國,甚至其仿製藥的產品效果,還能與專利藥不相上下,但價格卻只有專利藥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而能夠讓印度仿製藥得到發展的原因,也是離不開印度政府,度抑於仿製藥的大力支持,讓印度可以通過仿製藥的生產與出口等,賺取收益機會併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剛剛實現獨立的印度,在早年的醫藥市場中,有80%以上的都在被跨國的藥企掌控着,而高昂的藥價與印度疲軟的經濟,那也是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其中一些用於治療癌症的藥品,那價格甚至可以高出印度人均收入的30倍之多,面對那樣艱難的情況之下,印度在1970年時,就改動了專利法律的相關內容。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印度就開始規定對食品與藥品,採取只授予工藝專利而不授予產品專利的方式,讓藥品專利在印度的保護被廢除,印度仿製藥的產業也就此初見端倪。
但其實仿製藥的這個概念,也並非是印度所發明,最初並最早實施的其實是美國,爲了維護和鞏固美國的科技強國優勢,也就對專利制度體系,採取了一系列的推動政策。
從中受益的美國患者,就成爲了仿製藥的最初受益者,很大程度的在利好了美國社會中下層人們的用藥價格後,也是讓印度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巧妙的利用規則成爲了最大受益者。
印度的仿製藥品,也就從二十世紀末開始,就已經幾乎有半數以上的都會被供予出口,成爲了世界上的第三大藥品生產商,以及全球的藥品出口大國。
然而這種產業在中國,卻是不可行的,屬於違法的一種行爲,就像早年也曾有過癌症患者,在得知印度仿製藥的效力與正品幾乎無差,就鋌而走險的爲自己與病友從印度購買。
面對付不起的高昂藥價,以及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普通家庭病人,低於正品藥價的印度仿製藥,也就成爲了民衆冒險的選擇,但事情在被爆出後,倒賣仿製藥片依舊還是被認定爲犯罪。
雖然那位被電影《我不是藥神》作爲原型的人物,在倒手藥品時,並未賺取病友的一分錢,但其行爲也依舊要接受應有的懲罰,這種仿製藥無論是生產還是買賣,在中國都是不可行的。
人口總數量
印度作爲中國的鄰居國家,卻也是從始至終都不算友好的存在,明明其在起步之初,還是具有獨立時間較早優勢的,但經過其自己的發展,反而開始出現了,叫囂要超越中國的口號。
中國發展什麼印度也就要跟着發展,而中國在利用人口優勢逐漸壯大的機遇,在被印度人們發現後,也開始了對人口方面的,“拼盡全力”於努力多年後,人口總數確實超越了中國。
作爲目前的人口第一大國,同樣的14億多的人口,印度在人口方面的努力,也終於是有那麼一點兒的成績,但想要重走中國人口紅利之路的印度,可能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謂人口紅利,那即使伴隨着勞動人口,在總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其所帶來的經濟成長效應也在不斷地增長,青壯年勞動力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未來發展機會的到來。
但隨着近些年來,世界各國所出現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印度雖然新生兒數量還在增長,但老齡化問題也同樣是不能逃脫的,總人口數量最多,但勞動力質量卻也是有些堪憂的。
在勞動力的參與程度上面,印度要麼是步入老年的勞動力,要麼就是新生兒並不具備勞動力量,所以參與率低於中國的印度,其想要更好的發展經濟,恐怕也是件困難的事兒。
本就參與勞動的印度女性人數就不多,加上印度女性在當地的社會地位,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難以維持,所以人口總數量具有優勢,但真正有用的數量卻不算優越了。
中國雖然在人口數量上,被印度實現了反超,但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國,依舊坐得穩穩的,雖然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但青年人積極參與勞動的趨勢,是要比印度人更加優秀。
自古就以勞動人民自居的中國人,未來人口會不會發生變化,這也是需要時間進行驗證的,而印度要想在總數與人口質量都具有優勢,那也是需要找到,更適合其的經濟轉型動力了。
印度的農業
印度農業發展也是具有較爲悠久歷史的,在印度的河流與平原的加持下,印度農業發展在國際上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雖然看似對我國進口替代與競爭具有威脅,但短期內並不會實現。
在農產品出口方面,印度也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農化產品出口大國,但在過去的幾年中,印度卻又呈現出了“爆炸性增長”的趨勢。
在有關2017-2018年的出口額方面,印度約在26億美元的程度,但到了2022-2023年時,就暴漲至了54億美元的程度,其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108%,是印度的一次“逆襲故事”。
對於爆炸式增長的農化產品出口,也被莫迪政府視作是“印度製造”、“自立印度”等倡議,所取得的標誌性成果。
靠着其得天獨厚的地緣戰略位置,以及大量的勞動力等,印度也在重視農業,並不斷髮展提高農業產能,靠着其農業市場潛力,吸引國際企業前去投資與發展。
而印度的農化產業發展,也與印度製藥產業發展有着一定的相似之處,作爲資本密集型產業,雖然有着爆炸性增長的優勢,但還是不太能撼動中國國際農化產業地位的。
但印度爆發式崛起,並持續走發展路線與備受重視的程度,也會在客觀上與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競爭,而要想避免印度對我國農業發展實現超越,那也是需要做好準備再繼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