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之下 鄭永年:對話基礎是人工智慧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日前出席第二屆大灣區「未來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圖/取自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中美競爭之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認爲,中美之間對話的基礎,就是人工智慧(AI)。但他說,如果中國不想錯失AI時代,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放,開放,再開放」,並推動制度型開放。
鄭永年日前出席第二屆大灣區「未來論壇」時發表主題演講,題爲「AI時代的中國開放戰略」,據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轉述演講內容,鄭永年於會上提出上述觀點。
鄭永年引述季辛吉的話說,中美之間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對話,包括氣候問題、公共衛生問題、核不擴散問題等,然而,這些問題雖然重要,但已經不能構成中美對話的基礎了。
鄭永年指出,中美對話的基礎,就是人工智慧(AI)。如果說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對話基礎是核武器,那麼在當下,中美之間的對話基礎肯定不是氣候問題,不是核不擴散問題,也絕對不是公共衛生問題,而是AI。
鄭永年解釋,美蘇之間的核威懾,使雙方形成均衡狀態,以至於誰也不敢發動戰爭。而中美現在的競爭,核心點就是AI,看誰的AI技術做得好,誰就能勝出。這種技術一旦產生以及發展起來,就沒有人會放棄它,這是得到世界歷史證明的。即使OpenAI技術會毀滅人類,大家也會競相發展。
但談及AI時代與中國開放戰略時,鄭永年認爲,中美之間的互聯網經濟規模的差距正在拉大。他說,互聯網公司還是中美兩國的最強,但是量變了。美國這些年互聯網經濟的量越來越大,而中國的量在縮小,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互聯網經濟不夠開放或者不開放。
鄭永年解釋,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間「互不聯網」。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是互通、互相開放的,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之間都是「土豆」和「土豆」的關係,相互間沒有任何的關係。因此,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量加起來很大,但是不強。美國是又大又強,而中國是大而不強。
至於在互聯網領域,爲什麼中國不能像美國和歐盟一樣制定規則?鄭永年認爲,中國的互聯網只在國內有點規則,大部分都是政府部門的監管規則。出了國門,面對的是美國規則或歐盟規則。中國有互聯網、有空間、有量,但是沒有規則,就是因爲沒有互相開放。
他說,美國現在不僅製造出ChatGPT,而且還開始制定規則。歷史經驗表明,新技術的發明者往往是新技術應用規則的制定者。他認爲,技術不會是純粹的技術,技術永遠是和地緣政治結合在一起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鄭永年說,如果中國不想錯失AI時代,唯一的辦法就是開放,開放,再開放。中國想要推動制度型開放,第一要與世界規則接軌,要參與進去。
第二要改變過於強調封閉的「小農」意識,要「走出去」。中國已經到了後工業化時代,但思維狀態仍是小農意識。中國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是相對封閉的系統,走出去比較困難。
第三,鄭永年表示,更重要的是人才開放。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才不夠。其實中國人非常行,關鍵還是要改變體制。技術的進步一定要開放,開放是體制的問題,而不是錢的問題。一定要給科研人員一個足夠的自由度,去追求他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