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能否續簽?陸外交部:雙方正保持着溝通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能否續簽?中國大陸外交部:雙方正保持着溝通。(示意圖:shutterstock)

歷經延期2次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已於8月27日到期。在3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就《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到期一事提問。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關於《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雙方正保持着溝通,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瞭解。

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8月30日報導,美國杜克大學中國事務高級顧問丹尼斯·西蒙分析稱,舊的協定已經過時了,因此雙方想制定一項新的協定,以反映2024年的現實。儘管美中之間出現了許多複雜的新問題,但他們仍在努力,「至少雙方都沒有厭惡地舉起雙手走出房間。」

中美正保持溝通,以使該協定「反映雙邊關係的現狀」

美國國務院的一名官員8月28日向《南華早報》透露,中美雙方正在就《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進行溝通,溝通內容包括「任何此類合作的必要護欄,加強透明度和科學數據互惠的規定」,美國致力於促進和保護他們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利益。8月29日,這名官員補充道,「我們目前沒有關於協定狀態的進一步信息」。

而在協定即將於8月27日到期的前幾個小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發佈相關信息」。兩天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迴應該報稱,「中美科技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但沒有進一步信息提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8月23日曾表示,該部門正代表美國政府在進行談判,以使該協定「現代化」,「反映雙邊關係的現狀」。不過,這名發言人指出,「我們不是在預判結果」。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作爲1979年中美建交後簽署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最初是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時,與美國時任總統卡特在白宮簽署的,此後大約每5年續簽一次,40多年來從未間斷,直到2023年。

該協定原定於2023年8月再次更新,但就在續約前2個月,時任美國國會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等10名共和黨衆議員致信國務卿布林肯,聲稱該協定被中國用來推進軍事目的,要求拜登政府不要續簽。共和黨衆議員巴爾當時還提出了一項法案,要求美國政府與中國達成任何此類協定時,都必須通知國會。

此後,雙方經協商將其續簽有效期縮短爲6個月。於是,該協定第一次延期至2024年2月27日。去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後,雙方同意啓動續簽磋商。

今年2月,美國史丹佛大學物理學家彼得·米歇爾鬆(Peter Michelson)和史蒂文·基維爾森(Steven Kivelson)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美國總統拜登續簽該協定。這封公開信獲得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000多名研究人員的聯合簽名。信中指出,《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是一個開放的基礎研究框架,對美國和世界都有好處。

今年8月27日,《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第2次到期。

對全球科學界產生極大影響

隨着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外界紛紛猜測,這一已延續45年的科技協定是否還會續簽。

8月27日至29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率團訪華。《南華早報》指出,蘇利文此行的目標是穩定雙邊關係,但雙方在中國臺灣、南海、關稅等問題上的分歧,給雙邊關係帶來了考驗。

而且,今年將進行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兩黨在貿易和國家安全問題上都對中國採取了越來越強硬的態度。

今年3月,美國國會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一致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對美國國務院未來與中國簽訂、續簽或延長任何科技協定的努力進行更嚴格的國會審查。6月,「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要求美國商務部提供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相關信息,以「評估已經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

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創新問題專家王彥博說,這項協定具有巨大的象徵意義,它發出了北京和華盛頓允許學術合作的明確信號。如果協議終止,此類合作將被視爲不被允許。

幾十年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爲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提供了資金、法律和政治支持,促進了兩國在農業、清潔能源、公共衛生及環境等基礎科學領域的合作。

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8月28日刊文稱,在協定簽署的最初40年裡,這種合作爲雙方都帶來巨大利益,促進了數十項合作項目的形成,並建立起衆多聯合項目,推動了從清潔能源、農業害蟲控制、公共衛生到高能物理等領域的研究,成爲維持科技對話和夥伴關係的重要機制。

對美國來說,《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提供了接觸中國快速增長的科研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機會。對中國而言,也從接觸前沿研究、技術轉讓以及與美國頂尖機構的合作中獲益。

文章進一步指出,科技合作也是加強美中雙邊關係的基石之一。以國家安全爲由取消科技合作協定,會危及所有這些益處並對全球科學界產生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