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預估:青藏高原近40年後可能失水2300億立方至新平衡

中美研究預估:青藏高原近40年後可能失水2300億立方至新平衡。(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20日報導,大陸青藏高原被稱爲「亞洲水塔」,對下游多國約20億人口生存發展影響深遠。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是反應最敏感的區域之一。中美學者研究預估,近40年後,青藏高原或失水2300億立方米至新平衡。從對人口稠密流域的分析來看,阿姆河及印度河流域因氣溫顯著上升,可能成爲水資源短缺最嚴重地區。

北京清華大學水利系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德州大學、賓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構建機器學習模型,反演和預估了從21世紀初至中葉(2002—2060年)的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變化。於15日在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題爲〈氣候變化威脅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的研究論文。

研究發現,2002年到2017年間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以約 100億m³/年的速度下降。但區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青藏高原外流區水儲量以約160億m³/年速度下降,主要由南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念青唐古喇山脈的冰川后退、怒江‒瀾滄江流域土壤和地下水儲量下降導致;內流區水儲量以約56億m³/年上升,主要由北部羌塘盆地湖泊擴張、喀喇崑崙‒西崑崙山冰川品質增加導致。

研究稱,總體而言,氣候變暖、季風變化、地表短波輻射及降水相態變化的共同作用,是過去近20年間青藏高原陸地水儲量顯著變化的主要原因。

研究預估,總體上青藏高原未來陸地水儲量變化趨勢將變緩,達到新平衡,但青藏高原未來陸地水儲量淨損失可能達到2300億m³。從對人口稠密流域的分析來看,由於阿姆河及印度河流域未來降水變化較小,但氣溫顯著上升,這兩個流域可能成爲未來水資源短缺最嚴重的地區。

澎湃新聞報導,研究論文通信作者是北京清華大學水利系研究員龍笛、第一作者李雪瑩博士生。龍笛受訪表示,青藏高原南部陸地水儲量下降的氣候原因,一方面是受南亞季風的減弱,喜馬拉雅地區的降水在過去20年間有減少趨勢,另一方面恆河-雅魯藏布江流域在過去20年間經歷了比較顯著的升溫,特別是在冬季。降水減少導致陸地水儲量補給減少,而氣溫的升高會導致冰川的融化。此外,我們發現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品質下降的流域(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流域)的降水相態也發生了變化,降雪量佔總降水量的比例減少,這會進一步促進該區冰川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