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不主張大家一起陽 容易導致新變異株出現

鍾南山:不主張大家一起陽,容易導致新變異株出現。(澎湃新聞)

鍾南山:不主張大家一起陽,容易導致新變異株出現。(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5日下午在大陸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講座提到,現在有種說法「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這種觀念不可取。因爲很短時間內大面積感染,會影響正常社會秩序,而且容易導致新的變異株出現。鍾南山強烈呼籲加速疫苗(特別是異種疫苗)的加強接種。

同時,他還強調,個人防護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

12月15日下午3點,大陸「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帶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科普講座。本次「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由廣州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鍾南山系統分析大陸第二波Omicron疫情的特點,介紹Omicron毒株的生物學特徵、致病性,以及在大學教學環境中如何讓學生加強個人防護。

鍾南山說,「當前全國範圍內遭遇了第二波Omicron疫情,特點是傳播性強。」回顧新冠疫情三年,在Omicron毒株出現前,中國累計感染新冠人數在10萬人左右,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爲4.65%。Omicron進入中國後,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人數約25萬,累計感染人數近170萬人,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爲0.24%。0.24%是包含了早期的資料,最近已經接近0.1%。

鍾南山認爲,Omicron在不斷變異,傳播力越來越強,但致病性大大減弱。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氣道和肺部,但經過兩年變異後,Omicron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從全國趨勢看,Omicron感染後,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明顯上升。對此,鍾南山表示,突發性急性傳染病,假如沒有症狀的話,應該說是不算病。他分析了今年9月份以來,國內廣州、北京、重慶、鄭州等城市的疫情情況,認爲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針對最近社會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說法,鍾南山說,廣州、重慶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礎上的突變株,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什麼地方毒株比較弱,什麼地方比較強,恐怕沒有根據,只是從個例裡發現有這樣的情況。」

鍾南山表示,在Omicron出來以前,Beta、Gamma、Delta等毒株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多。但從2022年的傳播資料來看,Omicron明顯比原來的毒株變異要快得多。目前,Omicron突變頻率越來越多,現在總突變率已經達到96.4%,換句話說,還沒有出現突變的,只有不到4%,接近飽和。所以由於Omicron的突變越多,對疫苗對各方面抵抗力就越強,傳染性就越厲害。

鍾南山稱,目前衆多數據顯示,感染過一次Omicron後,一年內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感染一次Omicron後,體內會產生抗體,等於打了一次疫苗。

鍾南山提出加強個人防護的8條建議:

1.加強防護(戴口罩、保持距離、減少公衆聚集等);

2.不應爲感染而害怕;

3.大多數感染者不需要去醫院;

4.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檢測;

5.若持續發熱一定要去醫院;

6.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

7.囤藥沒有太大必要;

8.「老藥新用」要經嚴格實驗。